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渤海滨海湿地植被类型、生物量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摘    要:理解湿地植被类型、生物量与环境因素间的关系,是湿地植被恢复的基础。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对黄渤海滨海湿地进行类型划分,利用冗余度分析来确定影响研究区湿地类型分布和生物量差异的环境因素,以期为湿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黄渤海滨海湿地可以划分为11种类型;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总碳对黄渤海滨海湿地类型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其中,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的生物量最高(48512 kg·hm~(-2)),盐地碱蓬(Suaeda sals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群落的生物量较高,均超过5000 kg·hm-2,其他类型的生物量较低,小于5000 kg·hm-2;影响研究区湿地类型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在气候变暖、氮沉降增加情况下,滨海湿地生物量将进一步增加,滨海湿地具有很大的固碳潜力。因此,加强研究区湿地的保护和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是增加滨海湿地碳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