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斑鳜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引用本文:王伟伟,赵金良,李思发,王传杰. 斑鳜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 33(2): 1. DOI: 10.3724/SP.J.0000.2009.20304
作者姓名:王伟伟  赵金良  李思发  王传杰
作者单位:1.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1306;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030801
2.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1306
3. 山西省沁水县畜牧局,沁水,048200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摘    要: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为东亚地区特有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受生态环境破坏和渔业捕捞过度的影响,斑鳜野生资源已呈下降趋势。为探明我国斑鳜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背景,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鸭绿江、海河、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分化。斑鳜65尾个体中,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多态比例为59.7%,并观察到一些群体的特异性条带。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以长江群体最大(6.7%),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群体内的遗传距离。AMOVA分析表明,斑鳜6群体间的总遗传分化指数Fst= 0.7850(p <0.01),群体间遗传分化极显著。聚类分析表明:斑鳜不同群体内的所有个体均单独聚群,6个地理群体明显分为南北两大群,鸭绿江群体和海河群体聚为一支,长江、钱塘江、闽江和西江四个群体聚为另一支。斑鳜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与其地理分布范围广,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积累了的大量突变有关。不同地理群体间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其遗传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推测横亘于我国内陆中部地区、呈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的形成可能是东亚斑鳜最先出现南北间群体分化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斑鳜  群体  遗传变异

Genetic variation of 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by AFLP analysis
WANG Wei-Wei,ZHAO Jin-Liang,LI Si-Fa,WANG Chuan-Jie. Genetic variation of 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by AFLP analysis[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09, 33(2): 1. DOI: 10.3724/SP.J.0000.2009.20304
Authors:WANG Wei-Wei  ZHAO Jin-Liang  LI Si-Fa  WANG Chuan-Jie
Abstract:
Keywords:AFLP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生物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