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幼苗对套作玉米遮荫环境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 |
| |
作者姓名: | 苏本营 宋艳霞 陈圣宾 杨文钰 |
| |
作者单位: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四川省安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资阳 642350,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南京 210042,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476,31201169);科技部973项目(2011CB100402);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3096) |
| |
摘 要: | 以2个耐荫性不同的大豆品种为材料,田间试验设置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套作2个种植模式处理,研究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的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对套作玉米遮荫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玉米遮荫显著降低大豆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导致大豆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下降(P0.05),分别达37.9%、54.2%和42.4%,但品种间无显著差异;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Fv/Fm无显著变化,且光合速率的下降与气孔导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和CO2同化过程中能量不足所致;2)玉米遮荫显著降低大豆幼苗叶面积指数、叶片碳含量、叶片和根系干重及总生物量,且品种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叶面积指数下降是导致生物量减少的主要原因;3)玉米遮荫环境中,大豆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和氮素含量提高以增强光捕获能力,但它们并不能补偿因光截获面积降低而引起的光截获量下降。
|
关 键 词: | 间套作 遮荫 气体交换 光合色素 干物质积累 |
收稿时间: | 2013-07-03 |
修稿时间: | 2015-03-1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