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引用本文:李成,戴强,王跃招,顾海军,刘志君.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J].生物多样性,2005,13(4):290-297.
作者姓名:李成  戴强  王跃招  顾海军  刘志君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西南基地基金(KSCXZ-SW-1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52)
摘    要: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2种: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3种: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产卵的数量大,但卵径较小;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在静水中觅食,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大,产卵的数量少,而卵径较大;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特点是蝌蚪体型大,在流水中觅食,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接近于r-选择物种;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接近于k-选择物种;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

关 键 词:无尾两栖类  蝌蚪  繁殖模式
收稿时间:2005-01-28
修稿时间:2005-05-28

Reproductive modes in Sichuan anurans
Li Cheng;Dai Jiang;Wang YueZhao;Gu HaiJun;Liu ZhiJun.Reproductive modes in Sichuan anurans[J].Biodiversity Science,2005,13(4):290-297.
Authors:Li Cheng;Dai Jiang;Wang YueZhao;Gu HaiJun;Liu ZhiJun
Abstract:
Keywords:Anura  tadpole  reproductive mode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