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鞘内注射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干扰RNA对术后持续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姓名:徐昌顺  林春  蔡振宇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 厦门 361001; 2.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脑老化与神经变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福建医科大学疼痛研究所, 福州 350108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创新联合基金(2018Y9069);福建省财政专项基金(2019B028)
摘    要:目的: 探究鞘内注射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干扰RNA(IRF8 SiRNA)对PPsP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n=12),模型组(SM,n=48),溶媒组(SD,n=12)和IRF8沉默组(SS,n=48),其中,SM组于大鼠后足中部隐静脉内侧按皮肤/肌肉切开牵拉(SMIR)法建立术后持续性疼痛(PPsP)模型,SH组仅切开不牵拉;SD组与SS组建模前一周先于L4/5椎间隙行鞘内置管术, SS组于建模后第5、6日连续鞘内给予IRF8 SiRNA溶液20 μl(溶于DEPC水中,150 pmol),SD组给予等量DEPC水。测量并记录建模前(D0),建模后第1(D1)、3(D3)、7(D7)、12(D12)、22(D22)、33(D33)日等时点各组大鼠术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 (PWT); 建模后第12日各取6只,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情况,并取SH组和SM组各3只,取术野隐神经行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再取SM组和SS组于上述各时点各6只,流式细胞术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与D0相比, SM组在D1~D22PWT降低(P<0.05或P<0.01),并在D33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SH组相比,SM组PWT在D1~D22均降低(P<0.05或P<0.01);与SD组相比,SS组PWT在D7~D22增高(P<0.05或P<0.01);与SH组相比,SS组D7~D22降低(P<0.05或P<0.01);隐神经髓鞘平均厚度: SH组为(377.03± 69.60) nm,SM组为(369.50±73.26) nm,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组相比,SM组Iba-1明显上调(P<0.01);与SD组相比,SS组Iba-1表达受到抑制(P<0.05),与SH组相比,SS组Iba-1表达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M组与SD组之间,Iba-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相比,SM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在D3~D22均显著增加(P<0.01),而SS组小胶质细胞活化于D3达到高峰(P<0.01);鞘内给药后,SS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明显下降,与SM组相比,在D7~D12显著下降(P<0.01)。结论: SMIR诱导的PPsP大鼠显著且持续的机械痛觉过敏为非明显的外周神经损伤所致,可能是基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所介导,而鞘内给予IRF8小干扰RNA可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逆转SMIR诱导的痛觉过敏。

关 键 词:干扰素调节因子8  小胶质细胞  术后持续性疼痛  脊髓  痛觉过敏  大鼠小干扰RNA(SiRNA)  
收稿时间:2021-05-14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