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转录组学的Vip3Aa杀美洲大蠊的作用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和梦颖,黎尔彤,田方圆,汪洁,金小宝,刘文彬.基于转录组学的Vip3Aa杀美洲大蠊的作用机制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23,45(5):1347-1355.
作者姓名:和梦颖  黎尔彤  田方圆  汪洁  金小宝  刘文彬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2017A02021100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A1515011097);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01010357)
摘    要: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常见的家居害虫,前期研究发现营养期杀虫蛋白3Aa(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s 3Aa, Vip3Aa)蛋白具备杀美洲大蠊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对美洲大蠊饲喂Vip3Aa蛋白后,进行中肠转录组分析,所得raw data过滤获得44.60 Gb Clean Dat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注释了23 470条基因,发掘新基因5 757个。与对照组比较,共获得2 30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539个上调、763个下调。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调控溶酶体、其他多糖降解、淀粉和蔗糖代谢、糖胺聚糖降解、昆虫激素合成、鞘糖脂生物合成、药物代谢和凋亡等信号通路,其中溶酶体相关差异表达基因50个,凋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21个。透射电镜和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Vip3Aa给药后,中肠上皮细胞出现凋亡典型的形态改变,线粒体肿胀、空泡、破裂,出现大量次级溶酶体,可见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凝集、固缩、荧光强度增加。结果表明Vip3Aa蛋白可能通过上皮细胞溶酶体-线粒体损伤介导凋亡通路的激活,发挥杀...

关 键 词:美洲大蠊  Vip3Aa  转录组  凋亡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昆虫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昆虫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