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Ⅳ、水稻幼苗中PAL活性的动态变化
引用本文:薛应龙,欧阳光察,澳绍根.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Ⅳ、水稻幼苗中PAL活性的动态变化[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3(3).
作者姓名:薛应龙  欧阳光察  澳绍根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室 (薛应龙,欧阳光察),复旦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室(澳绍根)
摘    要:水稻黄化幼苗在萌发生长的3~9天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不断增强,9天以后酶活性有所下降。幼苗不同组织的PAL活性差别很大,以幼叶的活性最高,依次为根、胚轴、胚芽鞘;胚乳中则无PAL活性。去胚乳和根的离体苗随着自然老化的时间进程,PAL活性逐步下降,以最初4小时下降最为明显。PAL活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体内合成了某种大分子“抑制蛋白”。PAL的失活与幼苗去除胚乳有关,推测水稻萌发种子的胚乳中可能存在“抑制蛋白”的调节因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