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乳山湾潮间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引用本文:纪莹璐,赵宁,王振钟,季相星,杨传平,于子山.乳山湾潮间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09-615.
作者姓名:纪莹璐  赵宁  王振钟  季相星  杨传平  于子山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青岛本源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乳山口4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站址勘察及预可研项目资助
摘    要:于2011年5月对乳山湾潮间带8条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16种,其中多毛类58种、软体动物15种、甲壳类27种、棘皮动物3种,其他动物13种.调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872.6 ind·m-2,平均生物量为9.37g·m-2,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优势种为中蚓虫、沈氏厚蟹、纽虫和刺沙蚕等.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2.119、2.384和0.608,为轻度污染海域.以30%的相似性尺度,可将所调查潮间带8个断面划分为3个群落.与同纬度海湾潮间带相比,乳山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具有种数多、个体小、丰度高的特点,仅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方面不足以证实该海域贝类养殖对环境产生扰动并对底栖动物群落造成影响,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来综合判断.

关 键 词:乳山湾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