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在六倍体小麦的异源多倍化早期微卫星侧翼序列迅速发生了改变
引用本文:张连全,刘登才,颜泽洪,兰秀锦,郑有良,周永红.在六倍体小麦的异源多倍化早期微卫星侧翼序列迅速发生了改变[J].中国科学C辑,2004,34(2):121-128.
作者姓名:张连全  刘登才  颜泽洪  兰秀锦  郑有良  周永红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都江堰,6118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0270804和30070462)
摘    要:在异源多倍体形成的早期, DNA序列和基因的表达迅速发生了改变. 以异源六倍体小麦为例, 比较了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合成六倍体小麦前后, 位于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不同染色体臂上的特异性引物揭示的微卫星位点变化特点. 结果表明, 从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杂交, 将A, B与D染色体组结合在一起并加倍得到AABBDD的六倍体小麦这一“剧烈事件”中: (ⅰ) 微卫星的侧翼序列发生了变化, 导致出现了供体物种没有的新带纹或供体物种的带纹消失, 其中, 供体物种的带纹消失是主要的. (ⅱ) 供体物种的带纹消失不是随机的, 而是四倍体小麦消失频率远高于节节麦的频率, 即发生在A, B染色体组的消失频率比发生在D染色体组的频率高得多. (ⅲ) 微卫星侧翼序列的变化在多倍化的早期(F1代或S1代)就开始发生. 由此看来, 微卫星两边的侧翼区域在多倍化过程中很活跃, 是容易发生变化的区域. 微卫星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多倍体进化过程有关, 微卫星两边的侧翼区域在多倍化过程的早期迅速发生有方向性的改变可能有利于新形成异源多倍体的迅速进化, 从而使不同染色体组在遗传上迅速达到协调.

关 键 词:基因组进化  微卫星  异源多倍体化  SSR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收稿时间:2003-08-26
修稿时间:2003年8月26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C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C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