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城市热岛“源-汇”景观识别及降温效率
引用本文:马瑞明,谢苗苗,郧文聚.城市热岛“源-汇”景观识别及降温效率[J].生态学报,2020,40(10):3328-3337.
作者姓名:马瑞明  谢苗苗  郧文聚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204)
摘    要: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不同景观降温效率的差异是深入理解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机理的基础。现有城市热岛研究多以土地利用或土地覆被替代热岛效应的源与汇,往往忽略景观的热特征与相邻景观的热关系,造成信息偏差。需要从景观热特征的视角,探讨面向城市热岛效应的景观分类方法,并分析不同特征景观的降温效率差异。基于"源-汇"景观理论,以深圳市西部为研究区,构建面向城市热岛的景观分类方法,通过2010年TM遥感影像提取NDVI、NDMI及ISA等地表特征及地表温度特性,叠加划分16类城市景观,分析不同地表特征的景观等距离梯度下的温度变化关系,识别城市热岛的"源-汇"景观。在此基础上,分析"源-汇"景观的结构特征,构建以面积和温度为影响因素的景观降温效率指数,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同面积与形状的"汇"景观降温效率。结果表明,在16类景观中,5类景观被识别为城市热岛汇景观,面积约53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5.5%。降温效率结果表明,"汇"景观的降温效率为1.54,其中绿色空间及阴影景观的降温效率贡献率较高。通过面积与形状的景观格局分析发现,降温效果随两个指数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城市规划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决策中降温景观的形状和面积设定提供依据,增加景观水平的缓解热岛效应的效率。

关 键 词:"源-汇"景观  城市热岛  降温效率  景观格局  深圳市
收稿时间:2019/4/14 0:00:00
修稿时间:2020/5/14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