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麦和无融合生殖披碱草杂交后代(BC2F2)的无融合生殖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现象研究
引用本文:栗茂腾,蔡得田,黄利民,马平福.小麦和无融合生殖披碱草杂交后代(BC2F2)的无融合生殖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现象研究[J].植物学报,2002,19(2):201-207.
作者姓名:栗茂腾  蔡得田  黄利民  马平福
作者单位:1(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0)2(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 武汉 430064)3(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军需系 武汉 430035)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摘    要: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无融合生殖披碱草(Elymus rectisetus)的染 色体数目为42的杂种后代(BC2F2)单株进行了RAPD检测和胚胎学研究。RAPD检测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42条的BC2F2单株的遗传组成与普通小麦的遗传组成十分接近,但是在部分单株中出现了披碱草的特异带。由此可以推测,经过回交和自交后小麦草的部分染色体片段已经整合进了小麦的染色体。在部分BC2F2单株胚胎学切片中发现了较高比例的(5%左右)双孢原、早发胚以及多胚囊等无融合生殖现象,直接表明了无融合生殖基因转移。由于基因整合的多样性,无融合生殖基因在有些单株中并没有充分表达,从而造成了某些单株胚胎发育的异常。

关 键 词:小麦  无融合生殖披碱草  RAPD  无融合生殖  胚胎学
收稿时间:2001-04-17
修稿时间:2001-06-03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