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苏州市入侵福寿螺的遗传多样性
引用本文:钱子衿,林友福,杨雨婷,陈书涵,胡亚萍,周旭,李宏,丁晖,陈炼.苏州市入侵福寿螺的遗传多样性[J].动物学杂志,2021,56(6):929-938.
作者姓名:钱子衿  林友福  杨雨婷  陈书涵  胡亚萍  周旭  李宏  丁晖  陈炼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南京210037;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南京210042;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 南京21004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1770402),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项目(No. ZDGC2019-013-01),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No. 2020NFUSPITP0711)
摘    要:福寿螺属(Pomacea)中的小管福寿螺(P. canaliculata)和斑点福寿螺(P. maculata)形态相似,入侵能力很强,严重危害水稻和其他水生植物。本研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和核基因EF1α序列,应用软件DnaSP 5.0、Arlequin 3.1.1、MEGA 7.0和PhyloSuite进行遗传参数统计、构建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分析了来自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吴中区、昆山周市镇、千灯镇和玉山镇共5个采样地的40只福寿螺(Pomacea spp.)的种类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获得40条长度为605 bp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经序列比对后发现有74个变异位点、4种单倍型。小管福寿螺有34只,分属3种单倍型(PcaH1 ~ PcaH3),小管福寿螺的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399和0.017。斑点福寿螺有6只,仅有1种单倍型(PmaH1)。苏州地区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的小管福寿螺可能与阿根廷的小管福寿螺亲缘关系较近,而苏州市的斑点福寿螺可能与巴西的斑点福寿螺亲缘关系较近。此外,昆山市周市镇是新发现的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同域分布地区。苏州、昆山的9个福寿螺样本共获得430 bp的核基因EF1α序列28条,发现有40个变异位点和9种单倍型(EFHAP1 ~ EFHAP9),其中,小管福寿螺有8种单倍型(EFHAP1 ~ EFHAP5和EFHAP7 ~ EFHAP9),斑点福寿螺有2种单倍型(EFHAP5和EFHAP6)。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核基因EF1α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存在遗传信息混杂的现象,提示两种螺存在杂交。

关 键 词:福寿螺  线粒体COⅠ基因  EF1a基因  遗传多样性
收稿时间:2021/3/11 0:00:00
修稿时间:2021/11/12 0:00:00

Genetic Diversity of Invasive Pomacea Snails in Suzhou Cit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