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寒武系杷榔组杷榔化石库埋藏学初步研究———以剑河辣子寨剖面为例*
引用本文:刘帅,文荣琴,彭进,梁博焱,王秋军.贵州寒武系杷榔组杷榔化石库埋藏学初步研究———以剑河辣子寨剖面为例*[J].古生物学报,2017,56(3):282-300.
作者姓名:刘帅  文荣琴  彭进  梁博焱  王秋军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 550025 ,gzpengjin@nigpas.ac.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005,41172005,41331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2013CB835002,2015FY310100-5);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基金(黔科合 Z字[2014]4003号);中国国家地层委员会基金联合资助
摘    要:贵州剑河辣子寨村辣子寨剖面杷榔组的杷榔动物群是近期发现的一个化石丰度较高且较复杂多样的动物群。该产地的化石库含有两个化石富集的层位,即下化石层和上化石层。通过对两个化石富集层的岩石结构、构造、沉积特征、生物类群组成及化石丰度和保存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下化石层与上化石层内化石组合和埋藏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下化石层类群组成多样、化石丰度较高,以掘头虫类三叶虫、三叶形虫Naraoia、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Isoxys、Tuzoia及古蠕虫、海绵等为主,且化石主要保存在事件沉积层内,保存质量较好,为外陆棚沉积环境下大量生物个体发生原位快速沉积埋藏作用形成。而上化石层内化石以具硬壳的三叶虫为主,有较大的埋藏量,少量或碎片状的Naraoia,Isoxys,且这类化石数量少,主要在背景层中保存,可能为静水沉积时,沉积界面积累了大量生物遗体并暴露于基底表面一定时间后,再被沉积物逐渐堆积掩埋而形成,为生物遗壳的原位或近原位埋藏。

关 键 词:杷榔动物群  化石富集层  埋藏特征  杷榔组  寒武系  贵州剑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古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古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