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湘中泥盆系弗拉阶顶部腕足动物种群统计及其古生态学意义*
引用本文:吕丹,马学平.湘中泥盆系弗拉阶顶部腕足动物种群统计及其古生态学意义*[J].古生物学报,2017,56(2):189-200.
作者姓名:吕丹  马学平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maxp@pku.edu.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90260及40872007)资助
摘    要:基于大量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本文绘制华南湘中蒋家桥剖面C1-0和佘田桥剖面S-Y-4两个样品共10种小型腕足动物的种群结构和生存曲线,结果显示,C1-0动物群内没有一种腕足类的大小-频率分布呈典型的正常钟型分布模式,仅Thomasaria?baii,Thomasaria?liangi,Xiangia liaoi,Cyrtinaella?houi及Gypidula xui的直方图有些类似钟型分布,而Qidongia tani,Athyris supervittata及Levipugnax?liui的直方图则呈明显的右斜型***分布。各种群生存曲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凹型,这可能与它们生活在泥质软基底的环境有关。Thomasaria?baii为浅凹型,Levipugnax?liui,Xiangia liaoi,Gypidula xui,Qidongia tani及Cyrtinaella?houi为中凹型,Athyris supervittata及Thomasaria?liangi呈深凹型;依次反映的是更高的幼年期死亡率,之后死亡率持续降低的特点,而上述大小-频率分布和生存曲线型式的差异则可能反映了不同种类对环境条件适应程度的差异,例如不同的壳形可能导致的应对软基底及取食效率的区别。对蒋家桥剖面Iowatrypapseudobodini和佘田桥剖面Hunanotoechia tieni块体采样及手捡采样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对比表明,采样方法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腕足动物种群的大小-频率分布及生存曲线。为了获得最接近真实情况的生存曲线,工作中应尽量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

关 键 词:小型腕足动物  种群结构  生存曲线  块体采样  泥盆纪

POPULATION STATISTICS OF TWO LATE FRASNIAN (LATE DEVONIAN)BRACHIOPOD FAUNAS FROM CENTRAL HUNAN OF CHINA AND ITS PALAEOECOLOGICAL SIGNIFICANCE
Institution:Key Laboratory of Orogenic Belts and Crustal Evolution,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China,maxp@pku.edu.c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古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古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