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凤仙花属总状花序组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引用本文:郭 慧,闫瑞亚,张 梅,罗 强,张林静,于胜祥.凤仙花属总状花序组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J].广西植物,2016,36(1):83-95.
作者姓名:郭 慧  闫瑞亚  张 梅  罗 强  张林静  于胜祥
作者单位:1.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临汾 04100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3.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13;4.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临汾 041004
基金项目:收稿日期:2015-11-20 修回日期:2016-01-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177)[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170177)]。
作者简介:郭慧(1993-),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E-mail) guohui187@126.com。
摘    要:总状花序组隶属于凤仙花亚属凤仙花属,以具多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2枚、子房5室、果实为线状圆柱形、种子多数、迈卵形、种皮表面具指状突起等特征区别于该亚属的其他类群。前人对凤仙花花粉形态的研究表明凤仙花属的花粉形态对于属下分类及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而对于总状花序组来说,有关花粉形态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组花粉S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总状花序组的21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总状花序组植物的花粉粒均具4条萌发沟,两侧对称,极面观为矩圆形、长矩圆形或近方形;长赤道面观多为椭圆形至矩圆形,短赤道面观为椭圆形;长、短赤道轴比值多在1.4~2.4范围内;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在花粉粒表面均匀分布或赤道面的网眼较极面观的小,网脊边缘光滑或具波状突起,网眼内具不同密度的颗粒状突起。该组的花粉形态与宏观形态性状相关性较小,但花粉极面观形状、长短赤道轴的比值、网眼的分布、网脊边缘形状、网眼内颗粒物密度等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对该组植物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凤仙花科  凤仙花属  总状花序组  花粉形态  分类学  扫描电镜

Tax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 pollen morphology of sect. Racemosae (Impatiens)
GUO Hui,YAN Rui-Y,ZHANG Mei,LUO Qiang,ZHANG Lin-Jing,YU Sheng-Xiang.Tax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 pollen morphology of sect. Racemosae (Impatiens)[J].Guihaia,2016,36(1):83-95.
Authors:GUO Hui  YAN Rui-Y  ZHANG Mei  LUO Qiang  ZHANG Lin-Jing  YU Sheng-Xiang
Abstract:
Keywords:Balsaminaceae  Impatiens  sect  Racemosae  pollen morphology  systematics  SEM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