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树轮δ13C方位变化的谐波分析
引用本文:赵兴云,李宝惠,王建,商志远,钱君龙.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树轮δ13C方位变化的谐波分析[J].生态学报,2012,32(21):6647-6660.
作者姓名:赵兴云  李宝惠  王建  商志远  钱君龙
作者单位: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 临沂 276000;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临沂 276000;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临沂 276000;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3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8E15); 临沂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BS07014)
摘    要:对浙江天目山2株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分别简称为CF-1,CF-3)及南京紫金山8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分别简称为PM-1-PM-4,PM-7-PM-10)树轮δ13C平均值方位序列及2株柳杉树轮δ13C方位平均值年序列进行了谐波分析。分析结果及相关性检验表明,树轮δ13C值的方位变化有很强的谐波特征。第1次谐波与第2次谐波分量的方差贡献率占原序列总方差的百分比,除PM-8与PM-10低于70%外,其余均在70%以上,其中,CF-1与PM-9分别达到了93%和96.5%。第1次与第2次(或第3次)谐波的拟合序列与原序列的相关性极高,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而且,两次谐波的拟合度均比较高,均在75%以上,拟合效果较好。分析结果表明,用2π与π(PM-1与PM-7为2π/3)两个主要谐波周期就可以较好地拟合各树轮δ13C序列的方位变化。初相位值的计算结果显示,第1、2次谐波的初相位值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不同树体2次谐波振幅的峰值出现的方位区域不同,即以2π及以π(PM-1与PM-7为2π/3)为周期的树轮δ13C方位变化的极大值并不出现在固定方位区。所以,两次谐波叠加的结果使树轮δ13C极值出现的方位区域更复杂。对天目山2株柳杉树轮δ13C各方位均值年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2树轮δ13C极值均存在明显的年际漂移,其极大值出现频率较高的方位随树木生长坡向而发生转移。两树轮相比,多数年份其δ13C的主极大值出现的方位区基本发生45°的方位转移。而主、次极大值叠加的结果却使δ13C极值出现的方位基本发生90°的转移,这种极值转移的方向及转移度数与2株树所在坡向的变化和坡向变化度数正好相一致。

关 键 词:谐波分析  树轮  δ13C  方位变化规律
收稿时间:2011/9/19 0:00:00
修稿时间:4/6/2012 12:00:00 AM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