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甘肃五坝墓地人骨反映的史前人群变迁
作者姓名:贺乐天  陈国科  杨谊时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01073; 42372001)资助;
摘    要:在跨大陆交流的大背景下,河西走廊史前时期人群的迁徙、扩散、融合及其与古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人骨材料的缺乏使学界对该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来源及其与青铜时代人群的关系并不清楚。本文以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五坝墓地(4400~3800 BP)中出土的14例成年个体颅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非测量和测量性状的分析。结果显示:五坝人群属东亚类群,与青海省东北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群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对河西地区史前时期人群变迁历史的梳理则表明该地区至少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人群迁徙:新石器时代晚期,来自河湟地区的农人成规模地向河西走廊扩散,同时带来了波浪式的文化传播;青铜时代早中期,该区人群的颅面部形态特征变得相对复杂,但人群属性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青铜时代晚期以后,欧亚草原游牧人群的大规模南下使河西人群的颅面部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也使该地区迎来了考古学文化和生业方式的转型。

关 键 词:河西走廊  颅骨  颅面形态  人群类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