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传粉榕小蜂雌蜂多孔板形感器的形态与适应进化
引用本文:李宗波,杨培,赵健,杨大荣.传粉榕小蜂雌蜂多孔板形感器的形态与适应进化[J].昆虫知识,2014,0(4):1086-1097.
作者姓名:李宗波  杨培  赵健  杨大荣
作者单位:李宗波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 杨培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 赵健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 杨大荣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6502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200292,31100279);西南林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111122)云南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项目编号:XKZ200905)
摘    要:【目的】获得传粉榕小蜂(Chalcidoidea:Agaonidae)雌蜂触角上的多孔板形感器的形态特征,并结合系统发育关系,探讨多孔板形感器的适应性进化。【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对传粉榕小蜂12属70种雌蜂触角上多孔板形感器的超微形态、密度、排列形式等进行观察,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多孔板形感器的形态适应性。【结果】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上共存在长形、刺形和圆形3种多孔板形感器,长形多孔板形感器有单螺旋环状(类型Ⅰ)和多螺旋环状(类型Ⅱ)2种排列形式,刺形多孔板形感器有边缘着生型(类型Ⅲ)和轴向螺旋环型(类型Ⅳ)2种,圆形板形感器仅存在于Eupristina、Ceratosolen、Waterstoniella、Tetrapus属中,且只分布于触角第3棒节的腹面。从类型Ⅰ到类型Ⅳ,多孔板形感器具有明显的延伸、增多、末端分离等形态特征,而末端分离程度是提高感器灵敏度的一种重要方式。多孔板形感器的数量与榕果果径呈正相关(r=0.249,P=0.003),分离程度与榕果直径负相关(r=-0.231,P=0.017)。【结论】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上存在长形、刺形和圆形3种多孔板形感器,其延伸、增多、末端分离等特征是一种明显的形态适应性,使之在复杂的生态环境中感知寄主的特异性挥发物。

关 键 词:传粉榕小蜂  雌蜂  多孔板形感器  形态  进化

Morphological adaptation and evolution of multiporous placoid sensilla in female Agaonids(Chalcidoidea,Hymenoter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