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洱海鲤属鱼类同域分化形成的分子遗传学证据
引用本文:郑冰蓉,张亚平,肖春杰,肖蘅,昝瑞光.洱海鲤属鱼类同域分化形成的分子遗传学证据[J].遗传学报,2004,31(9):976-982.
作者姓名:郑冰蓉  张亚平  肖春杰  肖蘅  昝瑞光
作者单位:1.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650091
2.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23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2 0 0 2C0 0 0 2Q),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编号 :0 2QYO75 )~~
摘    要:对洱海的 3种鲤鱼———洱海鲤 (C .barbatus)、春鲤 (C .longipectoralis)和杞麓鲤 (C .carpiochila)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分析和mtDNA控制区 (D loop)序列测定。RFLP分析结果表明 ,16种酶在洱海鲤、春鲤和杞麓鲤 3个种共 14个个体上 ,仅DraⅠ在春鲤的一个个体上检出一个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独立为单倍型Ⅱ ,3个种的其余 13个个体共享单倍型Ⅰ ,种间遗传距离为 0 %~ 0 0 0 75 % ,此种间差异值比已报道的鱼类的种间差异甚至种内差异都低得多。D loop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长为 4 4 9bp的序列共显示有 7个变异位点 ,均为碱基替换 ,变异比例为 1 5 6 % ,在 14个鲤鱼个体中共检出 6种单倍型 ,种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82 %~ 0 171% ,与已研究的其他几种异域分布的鲤鱼相比 ,也至少小一个数量级。mtDNA的RFLP及D loop区的序列比较都揭示出洱海 3种鲤鱼之间的遗传差异远小于异域分布的鲤属鱼类物种之间及其他鱼类的同属种间的遗传差异。对洱海鲤属鱼类种间如此小的遗传差异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 :它们确是由同域分化而形成的。

关 键 词:洱海鲤属鱼类  同域分化  线粒体DNA  RFLP  D—loop区测序
文章编号:0379-4172(2004)09-0976-07

The Genetic Evidence for Sympatric Speciation Pattern of Cyprinus from Erhai Lake
ZHENG Bing-Rong,ZHANG Ya-Ping.The Genetic Evidence for Sympatric Speciation Pattern of Cyprinus from Erhai Lake[J].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2004,31(9):976-982.
Authors:ZHENG Bing-Rong  ZHANG Ya-Ping
Institution:ZHENG Bing-Rong~1,ZHANG Ya-Ping~
Abstract:
Keywords:Cyprinus  of Erhai Lake  sympatric speciation  mtDNA RFLP  D-loop region sequencing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