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檗科鬼臼亚科多样性格局的演化历史和成因
引用本文:陈馥艳,游旨价,张秋月,黄健,星耀武.小檗科鬼臼亚科多样性格局的演化历史和成因[J].生物多样性,2023(7):30-42.
作者姓名:陈馥艳  游旨价  张秋月  黄健  星耀武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25005);
摘    要:探究生物多样性在类群和空间不均一性的形成机制对于认识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鬼臼亚科属于小檗科,包含10属约89种,属间物种数量差异巨大。本研究利用比较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重建了鬼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化时间和多样化历史,并探讨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净多样化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鬼臼亚科起源于92.75Myr,净多样化速率在约23Myr开始明显提升,最显著的净多样化速率转变发生在21Myr附近的淫羊藿属(Epimedium)分支上。基于性状的演化速率分析显示,具有蜜距和分布在东亚亚热带的类群具有较高的净多样化速率,但淫羊藿属特定的距长对其物种的净多样化速率没有影响;果实类型、假种皮和气生茎的有无对类群间净多样化速率无影响。本研究表明功能性状的演化和中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季风气候的加强导致了鬼臼亚科内部多样性的分布不均。

关 键 词:鬼臼亚科  物种净多样化速率  蜜距  淫羊藿属  东亚亚热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