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技术在滇龙胆栽培方式选择上的应用 |
| |
作者姓名: | 米丽菊 张霁 左智天 王元忠 李富生 |
| |
作者单位: |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昆明 650200;云南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昆明 650201;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昆明 650200;云南省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 昆明 650200;3. 云南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明,6502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60638);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FZ150,2014FD068)[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660638); Yunnan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2013FZ150, 2014FD068)]。 |
| |
摘 要: | 该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条播、撒播、剪根后移栽、扦插和剪枝后移栽的滇龙胆进行了分析,以筛选滇龙胆的最佳栽培方式。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方式的滇龙胆原始谱图在峰形、峰位和峰强上有一定差异;用小波去噪法对光谱进行优化处理并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栽培方式的滇龙胆样品,PLS-DA二维得分图显示同一栽培方式的样品聚在一起,表明相同栽培方式的滇龙胆化学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小;播种滇龙胆样品(条播和撒播)距离较近,移栽滇龙胆样品(剪根、扦插和剪枝)距离较近,而播种和移栽滇龙胆样品距离较远,表明栽培方式对滇龙胆化学成分的积累有影响。(2)滇龙胆四种主要成分总含量大小依次是剪枝剪根撒播条播扦插,除剪根后移栽,剪枝后移栽滇龙胆中四种主要成分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下的滇龙胆(P0.05),剪枝后移栽滇龙胆质量最佳。(3)以液相数据为参考值,采用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不同栽培模式滇龙胆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的含量。校正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0,校正均方根误差、交叉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65,模型相关性和预测效果好,该方法对红外光谱分析在中药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
关 键 词: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 栽培方式 滇龙胆 |
收稿时间: | 2016-03-16 |
修稿时间: | 2016-06-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