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滇东北奥陶纪三叶虫的地层分布北大核心CSCD
作者姓名:周志毅  罗惠麟  尹恭正  胡世学  詹冬琴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10008;2.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650051;3.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5500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21001;41290260;41172034)联合资助
摘    要:详细讨论滇东北奥陶纪的岩石地层和动物群特征,初步建立区内的三叶虫地层序列,据此可靠确定各有关岩组的时代。该地区除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早期的沉积外,依次发育了红花园组(特马豆克末期—弗洛初期),湄潭组(弗洛期—达瑞威尔初期),风洞岗组(达瑞威尔早—晚期),十字铺组(达瑞威尔末期—桑比早期)、宝塔组(桑比晚期—凯迪早期),盐津组(晚凯迪早期)、五峰组(晚凯迪晚期)及观音桥组(赫南特期),岩相与黔北的相应岩组可作大致对比,而三叶虫动物群的组成和序列则大体与当时同属扬子陆块西部边缘的沉积区包括滇东、滇东南、黔北、川中、重庆、陕南及安徽和县等地区相似。共记述本区奥陶纪三叶虫计19属27种,分属14科。并对其中的一个新种Hungioides yanjinensis sp.nov.以及两个未命名的新种Abulbaspis sp.nov.和Plaesiacomiasp.nov.作系统描述。Abulbaspis过去仅报道于华北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达瑞威尔阶,而在本地区则产于桑比阶上部—凯迪阶下部;Plaesiacomia广泛分布于达瑞威尔阶—桑比阶西泛冈瓦纳地区,在滇东北的发现不但将该属的分布区域扩大到了东泛冈瓦纳地区,而且因其产出于大坪中期的层段,表明该属可能起源于东泛冈瓦纳,尔后才向西迁移的;这两属在扬子区的首次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奥陶纪不同区块间的三叶虫动物群的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三叶虫  地层分布  奥陶纪  滇东北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