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侵袭性前列腺癌的CT、MRI表现与生物因子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引用本文:杨留洋,贾招辉,潘 冬,卞 盼,张 伟,窦中岭.侵袭性前列腺癌的CT、MRI表现与生物因子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9):1779-1784.
作者姓名:杨留洋  贾招辉  潘 冬  卞 盼  张 伟  窦中岭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泌尿外科 河南 洛阳 471000;郑州市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53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计划省部共建项目(SBGJ2018060)
摘    要:摘要 目的:探讨侵袭性前列腺癌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生物因子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确诊前列腺癌患者117例,所以患者均行前列腺根治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均完善CT、MRI影像学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分为侵袭性前列腺癌组(63例)和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54例),分析患者CT、MRI表现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 (Ki-67)及肿瘤抑制蛋白(P53)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侵袭性前列腺癌的CT、MRI表现与生物因子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CT、MRI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波浪状突起,边缘模糊、毛糙,前列腺癌突破包膜并累及邻近精囊腺、膀胱、直肠及周围脂肪组织,可见盆腔肿大淋巴结转移,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可大致区分病灶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分级情况。侵袭性前列腺癌组PSA的表达低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而PCNA、VEGF、Ki-67、P53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高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肿瘤边缘表现为模糊、清晰时PSA、PCNA阳性表达率及淋巴结转移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 cm、>2 cm时的淋巴结转移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组ADC值低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而Kep和Ktrans高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ADC值与PS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PCNA、Ki-67、P53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Kep、Ktrans与PSA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PCNA、Ki-67、P53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前列腺癌CT、MRI形态学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测量ADC值及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可大致区分病灶恶性程度情况,初步评估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指导临床综合治疗及预后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关 键 词:侵袭性前列腺癌  CT  MRI  生物因子  淋巴结转移  相关性
收稿时间:2021/9/23 0:00:00
修稿时间:2021/10/17 0:00:00

Correlation Study of CT, MRI Manifestations of Invasive Prostate Cancer with Expression of Biological Factor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bstract:
Keywords:Invasive prostate cancer  CT  MRI  Biological factors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rrelation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