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科尔沁沙地灌丛的“虫岛”效应及其形成机理
引用本文:赵哈林,刘任涛,周瑞莲,赵学勇,张铜会.科尔沁沙地灌丛的“虫岛”效应及其形成机理[J].生态学杂志,2012,31(12):2990-2995.
作者姓名:赵哈林  刘任涛  周瑞莲  赵学勇  张铜会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
2. 宁夏大学,银川,750021
3. 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2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1BACO7B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421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2422)资助
摘    要:为了了解沙地灌丛对于土壤动物是否存在聚集作用,于2008-2009年在科尔沁沙地调查了流动沙地小叶锦鸡儿和黄柳灌丛内外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地灌丛内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密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灌丛外流沙地分别高125.0% ~ 175.0%、52.8% ~263.9%和34.6% ~57.1%,显现出明显的“虫岛”效应,其中小叶锦鸡儿灌丛的“虫岛”效应大于黄柳灌丛;灌丛内外土壤优势动物类群虽然相同,并有少量共有类群,但灌丛下聚集了多个流沙裸地没有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群落功能群结构也发生明显改变;流动沙地灌丛的“虫岛”效应主要源于灌丛的小气候效应和肥岛效应,其降风滞尘、遮蔽暴晒、改善土壤质地和养分条件的作用是导致流动沙地灌丛“虫岛”效应形成的主要机理.

关 键 词:科尔沁沙地  灌丛  大型土壤动物  虫岛效应  机制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