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柿果实采后胞壁多糖代谢及其降解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赵博  饶景萍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199-1202
以富平尖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室温下柿果实硬度和细胞壁组分及其降解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柿采后后熟期间果肉硬度持续下降,平均日下降3.1%,其中第7天到第16天下降最快,平均日下降6.9%。碳酸钠可溶果胶(SSP)和24%KOH可溶组分含量持续下降,与果肉硬度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98和0.8084);而水溶性果胶(WSP)和4%KOH可溶组分含量不断上升,与果肉硬度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566和-0.9392),螯合剂可溶果胶(CSP)与24%KOH不溶组分含量变化缓慢。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均在采后第16天达最高值。相关性分析表明,PG活性上升可能是导致柿SSP含量下降和WSP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Cx活性则可能引起纤维素以及难溶性的半纤维素(24%KOH可溶组分)向易溶的半纤维素(4%KOH可溶组分)转化,从而导致了柿果肉硬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刘思敏  黄思婕  陆笛  刘柳  孙宁静 《广西植物》2018,38(10):1326-1334
该研究以广西特色柿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对其氧化还原电位(ORP)、乙烯生物合成量、硬度、色差、抗氧化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初步探讨柿果实氧化还原电位与乙烯生物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果实的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乙烯利处理果实的硬度从采后3 d即急速下降,至贮藏末期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贮藏前14 d果实转色较缓慢,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总色差ΔE值快速上升至29.6,转色完全,显著高于对照的11.9。在贮藏前期处理和对照果实的ORP均稳定在7.5 mv·g-1,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ORP快速上升至11.9 mv·g-1,是对照组的1.4倍。乙烯利处理果实的乙烯生物合成量在贮藏前期呈较低水平,采后15 d乙烯生成量急剧增加至0.372 μL·kg-1·h-1的高峰,对照乙烯生成量则始终维持在0.033 μL·kg-1·h-1的较低水平。可见,乙烯生成量的增加与ORP的上升关系密切。此外,抗氧化酶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中的β-D-半乳糖苷酶(β-D-Gal)活性与ORP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受果实ORP变化的影响。因此,经乙烯利处理柿果实的ORP贮藏末期显著上升,促进乙烯生物合成量的急剧增加,诱导抗氧化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 β-D-Gal活性增强,导致果实急速后熟软化。柿果实ORP可能作为开关调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生成乙烯这一生物化学反应,即打破ORP的稳定状态引发乙烯合成的启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