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高原低氧对机体无氧代谢阈值(AT)的影响,本研究采用Wasserman无创性方法,分别测定了11名新兵在平原(四川淮口,海拔500m)和经空运进驻高原 (西藏错那,海拔4370m)后的第3、5、7和14天的AT。结果表明:新兵进驻高原后AT由平原的813.6±147.4kg·m/min降低到395.5±194.5 kg·m/min(P<0.01);高原低氧引起AT的降低幅度与受试者平原AT的高低呈正相关(r=0.933,P<0.01);进驻高原后第3、5、7天AT维持在较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但移居高原1年战士的AT仍低于平原水平(P<0.05)。提示,高原低氧能够显著地降低机体的AT,并且AT越高的个体进驻高原后受低氧环境的影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2.
用TOPSIS方法评价黄土丘陵区草场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积民  张文军 《生态学杂志》1992,11(3):33-35,58
一、自然概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部,西起青海日月山,东抵山西太行山,北至晋陕长城,南达甘陕秦岭,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比较完整的自然区域,其地理范围大致是北纬34°—41°,东经103°—113°之间。高原到处有起伏的黄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提取植被信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评价了适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信息提取的最佳植被指数和方法。该地区分布有落叶阔叶林、草原和荒漠,植被类型丰富多样。然而土壤背景对植被信息提取有较大影响。经对比分析,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 不仅能增强植被信号,并能大大减小土壤背景的影响,同时又能宏观地反映该地区植被类型的分布状况。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目前提取植被信息较好的植被指数。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和垂直植被指数(PVI)分别适用于高密度、中等密度和稀少植被地区植被信息的提取和监测。各种植被指数多时象累加产生的图像能较好地提取植被信息  相似文献   
4.
五种高山藏医药用植物茎叶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3800m至5100m处生长的五种高山藏医药用植物茎叶的解剖观察发现,这些植物的叶表皮单层,气孔不下陷,但叶肉中的栅栏细胞多层,有的叶表面密被表皮毛、角质膜厚,茎叶中普遍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这些特征是高寒地区空气稀薄、气温低、日照辐射强等外界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Various nonlinear regenerative responses, including plateau potentials and bistable repetitive firing mod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motoneuron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ur simulation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se responses are due to plateau-generating currents in the dendrites, consistent with a major role for a noninactivating calcium L-type current as suggested by experiments. Bistability as observed in the soma of low- and higher-frequency spiking or, under TTX, of near resting and depolarized plateau potentials, occurs because the dendrites can be in a near resting or depolarized stable steady state. We formulate and study a two-compartment minimal model of a motoneuron that segregates currents for fast spiking into a soma-like compartment and currents responsible for plateau potentials into a dendrite-like compartment. Current flows between compartments through a coupling conductance, mimicking electrotonic spread. We use bifurcation techniques to illuminate how the coupling strength affects somatic behavior. We look closely at the case of weak coupling strength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bistable patterns. Robust somatic bistability depends on the electrical separation since it occurs only for weak to moderate coupling conductance. We also illustrate that hysteresis of the two spiking states is a natural consequence of the plateau behavior in the dendrite compartment.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在研究高海拔锄足蟾的属间分类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所属的齿蟾属Oreolalax、齿突蟾属Scutiger的齿突蟾亚属Scutiger,(Scutiger)和猫眼蟾亚属Scutiger(Aelurophryne)的成体外形和骨骼、蝌蚪的形态以及核型等24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探讨了属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齿蟾属较原始,齿突蟾属较特化,它们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原始齿蟾。在齿突蟾属中猫眼蟾亚属比齿突蟾亚属更为特化,后者与齿蟾属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它们的分化与青藏高原的抬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9.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93例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收治的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n=369)、B组(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n=394)、C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n=430)。对三组患者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并对三组患者的年龄、职业、致伤原因、骨折分型进行归纳统计,分析探讨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14年~2019年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总体流行病学特征: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患者,年龄主要在40~59岁,以从事体力劳动患者居多,骨折致伤原因中主要以交通事故和室内活动跌倒损伤为主,骨折Schatzker分型中以II型、IV型为主。三组年龄对比有差异性,年龄有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三组性别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性别比例差异在逐年缩小(P<0.05)。三组患者在职业类型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以体力劳动者居多。在致伤原因中,A组患者以交通事故致伤为主,C组患者以室内活动跌倒损伤为主,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骨折分型中,A组以IV型为主,C组以II型为主(P<0.05)。结论:2014年至2019年成人胫骨平台骨折中男性较多,年龄以40~59岁为主,体力劳动者为高发职业,交通事故和室内活动跌倒损伤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好发骨折分型为Schatzker II型、IV型。变化趋势表现为骨折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有老龄化趋势,致伤原因和骨折分型也在逐渐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比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TPOF)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拟诊断为TPOF且X线检查表现为阴性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CT检查,且以手术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TPOF的效能。此外,比较MRI、CT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以及节段各向异性值以及对TPOF类型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诊断TPOF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61%、94.12%、97.75%,均高于CT检查的79.17%、64.71%、76.40%(均P<0.05)。MRI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高于CT检查,而节段各向异性值低于CT检查(均P<0.05)。MRI检查对骨皮质骨折的检出率低于CT检查,而对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TPOF的价值高于CT检查,且在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方面优于CT检查,但CT检查应用于骨皮质骨折的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MRI以及CT检查,继而达到提高TPOF检出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