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波  蔡传涛  张霁 《广西植物》2021,41(6):1004-1013
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是中药龙胆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属于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二磷酸还原酶[1-hydroxy-2-methyl-2-(E)-butenyl-4-diphosphate reductase,HDR]是萜类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探讨不同光照条件下滇龙胆HDR(GrHDR)基因的表达与龙胆苦苷含量之间的关系,该文以滇龙胆叶片cDNA为模板,采用PCR和TA克隆技术获得GrHDR基因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苦苷含量,对该基因表达与龙胆苦苷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GrHDR基因(GenBank登录号: KJ917165.1)全长1 398 bp,编码465个氨基酸,推定GrHDR蛋白是亲水且稳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2 281.25 Da,理论等电点是5.32;(2)该蛋白属于LYTB蛋白家族,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上,无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45.16%)、β-转角(6.24%)、无规卷曲(33.98%)、延伸链(14.62%)构成;(3)GrHDR蛋白序列与同属植物秦艽的HDR蛋白相似性最高(95.71%);(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rHDR基因在滇龙胆中的表达量为根 > 叶 > 茎,而在10%、30%、100%全光光照条件下各组织的表达量有很大差异;(5)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显示,不同光照条件下龙胆苦苷含量一致,均为根 > 叶 > 茎,其中100%全光光照下,药用部位根中龙胆苦苷含量达到7.141%,约是30%、10%全光光照条件的两倍,但该结果与同一光照条件下GrHDR基因表达规律不完全一致。该研究为阐述HDR基因功能及其与龙胆苦苷含量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滇龙胆中萜类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为传统中药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生长季节滇龙胆的根部及茎叶部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及当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季节,滇龙胆的根部与茎叶部位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明显差异。龙胆苦苷主要积累于根部;獐牙菜苦苷、当药苷主要积累于茎叶部位。相关性分析表明,龙胆苦苷含量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月平均温度与茎叶部位龙胆苦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7,P〈0.01),月降水量与根部、茎叶部位龙胆苦苷含量呈显著(R=-0.48,P〈0.05)或极显著(R=-0.74,P〈0.01)负相关;根中当药苷含量与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P〈0.01),茎叶部位獐牙菜苦苷含量与当药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5)。研究结果表明,滇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受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及当药苷的含量变动具相关性;9-11月较适宜滇龙胆药材的采收。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西獐牙菜中6种药用成分不同生长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C18 250mm×4.60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0.02%的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60nm.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果显示,川西獐牙菜全草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 花果期 .  相似文献   
4.
栽培藏药材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成分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栽培藏药材麻花艽根中龙胆苦苷、落干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四种苦苷类成分的含量及其在不同生长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四种苦苷类成分随植物的发育节律而波动。龙胆苦苷的含量是评价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龙胆苦苷的含量虽然在7月有个积累的高峰期,但7月为花期,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不宜定为采收期,到9月含量又有所增加,故而确定栽培藏药麻花艽根的适宜采收期应在9~10月之间。  相似文献   
5.
6.
利用HPLC法测定了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根、茎、叶和花中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包括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的含量,并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秦艽和小秦艽不同器官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4种秦艽属植物不同器官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差异明显,来源于3个产地(陕西太白、甘肃西河乡和马狭)的秦艽和2个产地(青海互助和陕西麟游)的小秦艽不同器官中4种环烯醚萜苷含量也均具有明显差异。4种秦艽属植物根、茎、叶和花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分别为质量分数5.996%~10.869%、0.310%~4.065%、0.235%~4.138%和0.545%~5.591%;根中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6%~0.953%和0.042%~0.210%,茎中分别为0.173%~0.383%和0.031%~1.700%,叶中分别为0.068%~0.684%和0.020%~3.208%,花中分别为0.460%~0.832%和0.138%~3.827%。粗茎秦艽各器官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均最高,小秦艽各器官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均最低,总体上,秦艽和粗茎秦艽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高于小秦艽和麻花秦艽;小秦艽茎、叶和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高,而秦艽茎和叶及粗茎秦艽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低。4种秦艽属植物根部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茎、叶和花,獐牙菜苦苷在根和花中的积累较多,獐牙菜苷在花中的含量均相对最高。产自青海互助的小秦艽茎、叶和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2.884%、5.215%和7.321%。研究结果表明: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不但与植物种类和器官有关,而且与产地和采样时间也有关。  相似文献   
7.
马鞭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鞭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理化特征及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龙胆苦苷(1),槲皮苷(2),山柰酚(3),毛蕊花糖苷(4),桃叶珊瑚苷(5),β-谷甾醇(6)和熊果酸(7)。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9.
利用含有α-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6-BA)和激动素(KT)等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对野生坚龙胆进行组培苗诱导培养。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野生坚龙胆和其组培苗的根、茎和叶中的龙胆苦苷进行含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野生坚龙胆中的龙胆苦苷主要储存于根部,而组培坚龙胆中龙胆苦苷在根中的含量甚微,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且在出根初期组培坚龙胆叶中的龙胆苦苷含量近似于或略大于野生坚龙胆根中的含量。研究结果提示,坚龙胆中的绿色组织是龙胆苦苷合成的部位,这些部位同时具有龙胆苦苷的储藏功能。  相似文献   
10.
A novel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entiopicroside is presented, which was based o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gentiopicroside on the chemiluminescence reaction between luminol and myoglobin in a flow‐injection system. The decrement of chemiluminescence intensity was linear with the logarithm of gentiopicroside concentration over the range from 10.0 pg mL?1 to 500.0 ng mL?1 (r2 = 0.9992),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0 pg mL?1 (3σ). At a flow rate of 2.0 mL min?1, a complete analytical process could be performed within 0.5 min, including sampling and washing, with a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less than 3.0% (n = 5). The proposed procedure was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gentiopicroside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human urine and serum without any pretreatment procedu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was also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