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通过测定钢渣的化学组成分析得出其组分特征,进一步通过在有降解碱剂HPMA参与的重(轻)度盐碱土壤及钢渣中栽种不同植物种子(玉米、茄子、水稻和长春花),观察植物的长势,探究钢渣是否可以用于土壤改良。结果发现钢渣的化学成分与土壤基本相同,但部分成分如CaO、Fe2O3、MgO、MnO2等显著高于土壤,而另外一些组分TiO2、K2O、Na2O、P2O5在钢渣中未检测出来。对比重(轻)度盐碱土壤,钢渣与HPMA共同作用时,玉米、茄子、水稻和长春花等发芽率及生长速率明显提高;与常用的蛭石、珍珠岩改良剂对比实验中,不同植物存在类似的发芽率和生长速率,说明钢渣可以作为温室土壤结构改良剂;与钢渣产地丰富的树皮土资源配比形成复方改良剂,发现其具有类似花土(泥炭土)的生长速率和发芽率。初步研究表明,钢渣可以用于盐碱地改良,而且对于设施农业的土壤结构改良具有功效,与当地树皮土资源结合,具有形成复方土壤改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探究锡林河流域中游不同植被带土壤绿菌门(Chlorobi)成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方法] 本文选择典型河滨带环境为研究对象,沿河流中心至河流阶地(陆向)方向,在无植被带(BC)、水莎草沼泽(BS)、灯芯草沼泽化草甸(LF)、鹅绒委陵菜草甸(HF)、河流阶地羊草草原(LT)、丘陵坡地大针茅典型草原(HT)中分别采集0-10 cm土壤样品。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土壤理化因子分析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子。[结果] 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来自绿菌目(Chlorobiales)和Ignavibacteriales目的9个类群。Chlorobiales1、2、6及Ignavibacteriales7、9类群的最高相对丰度低于0.40%;Ignavibacteriales3、4、5、8类群的最高相对丰度介于0.54%-1.06%。Chlorobiales1、2类群在HF、LT和HT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BS(P<0.05),Chlorobiales1类群的相对丰度与pH和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orobiales2类群的相对丰度与粉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Ignavibacteriales3、5、7、9和Ignavibacterium4类群在LF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BC(P<0.05),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orobiales6和Ignavibacteriales8类群在B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植被带(P<0.05),与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变异权重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解释了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空间变异的65.7%。[结论] 锡林河流域不同植被带土壤绿菌门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含水量是不同植被带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查阅文献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统计、排序,并对该区系种子植物的种类组成、水分生态类型、生活型及种的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856种,分别隶属于87科,345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11种;被子植物84科,340属,845种。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共559种,占区系总种数的65.30%;旱生植物213种,占区系总种数的24.88%。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区系总种数的88.67%。区系中种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既反映出保护区植物地域性强的特征,也反映出该区域生境类型多样、植物丰富度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于2010年5-9月,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调查了道路和放牧2种因素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分布与密度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鼠类低密度期(<60只·hm-2)和垂直于道路方向上,随着与道路距离的增加,布氏田鼠相对密度逐渐降低;草场放牧活动使布氏田鼠密度增加.可见,道路、放牧等人类干扰影响鼠类的相对密度及其时空分布,而鼠类也对人类干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研究了锡林河流域不同群落和生境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 ( Trin.) Tzvel.)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Trin.) Keng.)叶片δ13C值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羊草和糙隐子草叶片δ13C 值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增大,并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二者的叶片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说明,羊草和糙隐子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提高,而叶片水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两种植物可能通过调节气孔导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强渗透调节能力等生理生态机制适应水分状况不同的生境,从而使它们能够在锡林河流域不同植物群落中广泛分布并成为建群种或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生境中蝗虫种类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颜忠诚  陈永林 《昆虫学报》1997,40(3):271-275
本文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生境中蝗虫种类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经过系统取样和大面积扫网调查,共采集到蝗虫21种,这些种类在各生境中出现的情况,与生境的复杂程度存在很大的关系。在复杂的生境中,蝗虫种类最丰富。根据锡林河流域不同生境中蝗虫种类发生的情况,经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在该区域存在的沙带生境是典型草原的“蝗虫库”。“蝗虫库”的存在,对牧业生产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经存在度分析表明,一些常见的种类,生态分布幅度宽,同时,它们又是当地的优势种害虫,为害大,是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得到了植被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植被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对以上两个指标以及年均降雨量和年均积温进行趋势面分析的结果表明:1)锡林河流域植被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植被多样性指数呈明显的自东南往西北的减少趋势;2)水热因子是影响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其分布与年均降雨量在整个流域内存在较强的正效应关系,同年均积温的正效应关系局限在地势较平坦的西北部;3)锡林河流域水热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皆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但二者对地形变化的反应不一样,温度比降水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9.
深入认识植物功能性状的生态学含义, 对于阐明不同自然与人为干扰环境下的群落构建途径, 进一步揭示生态系统服务维持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群落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土壤养分与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退化导致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减少, 全氮和全磷在未退化的羊草+杂类草群落与严重退化的羊草+冷蒿(Artemisia frigida)群落之间差异显著; (2)随着退化演替的进程, 群落最大高度和叶片碳氮比减小, 群落最大高度在未退化的羊草+杂类草群落与轻度退化的羊草+针茅(Stipa sp.)群落之间差异显著, 碳氮比在未退化的羊草+杂类草群落与严重退化的羊草+冷蒿群落之间差异显著; (3)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群落, 其土壤养分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有所差异。在羊草+针茅群落, 速效氮与群落最大高度、叶片木质素含量和叶片碳氮比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落中, 上述3种植物功能性状则表现为均与全磷含量显著正相关; (4)群落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也因退化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轻度退化的羊草+针茅群落中, 叶片木质素含量与其他4个功能性状显著正相关, 叶片碳氮比与群落最大高度、叶干物质含量、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严重退化的羊草+冷蒿群落中, 所有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植物通过功能性状的协调或组合, 以适应贫瘠的土壤环境。上述结果深化了对典型草原退化演替的认识, 对退化草地的恢复与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草原区河流河漫滩草甸是生物多样性表现最充分和生物生产力最高的地段, 但由于过度放牧利用, 绝大部分草甸处于退化状态。该文以锡林河流域中游的河漫滩草甸为研究对象, 比较分析了围封保育湿地与放牧退化湿地的群落组成、地上生物量, 以及共有植物种的植株高度、节间长、叶长、叶宽, 土壤含水量、容重, 群落地下根量及根的分布,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 1)放牧使得湿地植物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 原有湿生植物逐渐向旱生化转变, 同时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明显降低。2)退化湿地的植物呈现显著小型化现象。3)放牧退化湿地的土壤含水量较围封保育湿地低, 其垂直分布及地下根的垂直分布也发生变化。在低河漫滩, 土壤水分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 根量也趋于深层化。但在高河漫滩湿地, 土壤含水量接近典型草原, 根未出现深层化分布趋势。4)放牧践踏引起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增加。5)放牧使得低河漫滩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 而在过渡区及高河漫滩湿地, 放牧使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