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林业害虫。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该蚧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突圆蚧雄成虫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共10节。触角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Bhm氏鬃毛、毛形感器、乳头形感器、锥形感器、火柴形感器,其中,火柴形感器为首次在松突圆蚧雄成虫触角上发现并描述。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的数量和分布各不相同,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乳头形感器次之,火柴形感器最少。此外,根据感器的分布、形态特征,结合已有的文献描述,推测了感器可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松突圆蚧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松突圆蚧为害时间不同的两个调查区的松突圆蚧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松突圆蚧种群的全年种群波动规律运用带时滞效应的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通过内禀增长率r和时滞τ的拟合值对种群出现的周期性波动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肚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蚜虫和寄主的协同共生,本文研究对肚倍蚜迁飞具有引诱效应的相关寄主植物挥发物组成状况。在湖北竹山县3处不同海拔高度分别采集春迁蚜主要迁飞阶段的冬寄主美灰藓和夏寄主青麸杨自然状态挥发物,并以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ATD-GC/MS)联用法分析其化合物成分。结果表明,冬春交替时期,受相关寄主植物中挥发性次生代谢物释放诱导,肚倍蚜集中从冬寄主向夏寄主迁飞;各寄主挥发物样品中检出的萜烯类成分均在总含量中占最大比例,当迁飞进程由初期进入高峰期、末期时,α-蒎烯等较高含量萜类在夏寄主青麸杨挥发物中占比更为突出。在3个采样点,均是青麸杨挥发物中萜烯所占比例相对美灰藓更高,迁飞初期即超过50%,至高峰期及末期更扩大占比,成为主导类化合物。此外,由于气温原因,在相对较低海拔处,萜烯类的挥发优势效应更凸显,春迁蚜的迁飞进程可相对更早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竹红  黄建  陈倩倩  郭祥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0):2326-2330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雌成蚧为寄主,研究了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且功能反应受到温度、寄主密度和寄生物密度的影响.在同一温度下,寄生数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被寄生的松突圆蚧雌成蚧数量增加,而在25℃~35℃之间呈相反趋势.花角蚜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Hassell(1969)模型E=QP-m和Bedding-ton(1975)模型E=aT/[1 btw(P-1)]均能较好地反映花角蚜小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分别为E=0.1659P-0.5597和E=0.1437T/[1 0.2691(P-1)].  相似文献   
5.
张学武  古德祥 《昆虫知识》1995,32(3):156-159
采用m*-m方法分析了黑蚜小蜂的产卵频数分布,在25种密度组合下,产卵平均拥挤度m*的值从0.09(1:80)增加到2.96(9:5),并建立了m*与蜂蚧比、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松突圆蚧黑蚜小蜂产复寄生卵的程度与寄生蜂密度呈正相关,与寄主密度呈负相关,产卵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6.
森林有害生物松突圆蚧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写PRA)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松突圆蚧的危险性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松突圆蚧在我国属于高度危险性的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7.
三种药剂及其复配剂对松突圆蚧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以机油乳油、毒死蜱及喹硫磷对松突圆蚧1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对松突圆蚧均有一定的毒力,其中喹硫磷的毒力明显大于其它两种药剂的毒力,但喹硫磷与毒死蜱及机油复配没有增效作用,而机油乳油与毒死蜱以13:10混配,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达到405.41.  相似文献   
8.
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成虫耐寒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试验,比较了松突圆蚧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成虫不同季节的耐寒性.结果表明:雌虫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平均过冷却点分别为-13.7559、-11.9700、-12.7936 ℃和-13.6000 ℃,冬、春季显著低于夏季;雄虫在春、夏、秋3个季节的平均过冷却点分别为-15.3917、-13.8400 ℃和-13.2143 ℃,春季显著低于夏、秋季;春、夏季雌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显著高于雄虫.-15 ℃暴露下,各季雌虫均不能存活;0 ℃暴露下,春季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夏季,-5 ℃和-10 ℃暴露下,春季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夏、秋季.各季雌虫低温累积-死亡率关系均服从改进的Logistic模型(方程1),但不同季节的致死中低温累积(LST50)有显著差异(df=2,33,F=30.45,P<0.01),春季显著低于夏、秋季,秋季低于夏季,但无显著差异;雌虫的过冷却点、LST50随季节极端低温下降和极端温差增加表现出下降趋势;其LST50也随着过冷却点降低表现下降趋势.结果显示:花角蚜小蜂成虫耐寒性具有明显的季节适应性,降低过冷却点是增强其耐寒性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肚倍蚜干母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军  张雅林 《昆虫知识》1999,36(4):212-214
本文分析了肚倍蚜干母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肚倍蚜干母种群星聚集分布,同时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并分析了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和提出了理论抽样方程。  相似文献   
10.
松突圆蚧种群耐寒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过冷却点、低温暴露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等指标评价不同季节松突圆蚧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各季节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波动在-22.4~-3.1 ℃之间,以冬季雌成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14.83 ℃),显著低于夏季雌成虫、冬季1龄若虫和初孵若虫(P<0.01),但其它发育阶段在冬、夏季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冬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和种群总体在-20~0 ℃下的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均明显低于夏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和种群总体的致死中低温累积与季节性平均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R>R0.05=0.950,n-2=2),但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与其致死中低温累积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松突圆蚧冬季种群耐寒性最强,夏季种群最弱;该虫耐寒性的这一季节适应性并不依赖于过冷却点,而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