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ummary The recent addition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in obtaining selective bands in the human genome has added a new dimension to molecular genetics. However, a considerable discrepancy exists in banding patterns produced by AluI in chromosomes 19 and 20, by MboI in chromosomes 4, 5, 8, 21 and 22 and by RsaI in chromosomes 12, 21 and 22. The principal causes of these difference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2.
培养抗性植物的细胞/组织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性育种在作物品种改良中已日益显得重要。近10多年来,随着细胞/组织培养、遗传操作等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由于植物具有全能性,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从单细胞原生质体可以再生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成功以来,人们试图利用细胞/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将野生种的抗性基因引入到作物中来,或是人工诱发抗性变异,从而筛选出抗性愈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接种与否的大麦抗—感白粉病等基因系—叶期幼苗取材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病原的侵入使抗—感两系在30Kd以下的低分子量区域的蛋白质发生了明显变化。接种48小时之后,抗病系在pH5.5、6.0、6.8及8.8附近出现了对照中所没有的蛋白质,而在pH6.0和8.8附近的蛋白质则较对照有减小的趋势;感病系在pH6.0附近蛋白质明显增多,在pH8.8处不仅在量上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种类也有增加。结果还表明,抗—感系间在未接种的情况下双向电泳图谱也有差异,接种之后由于感病系在pH8.8处蛋白质的特异性合成,使抗—感两系间的差异缩小。  相似文献   
4.
阔叶红松林合理经营与土壤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研究证明,阔叶红松林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因为它具有最优化的林分结构,这个结构特点,使它的复层异龄和针阔混交的群落结构影响下的土壤肥力较高,土壤微生物类群复杂,活动活跃,森林有机残体的分解与转化较快。系统内的氮、碳及无机养分的循环,能满足林木生长对养分不断增长的需要。系统内各个生态因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为了不断提  相似文献   
5.
Summary Maternally inherited microorganisms that kill male (but not female) progeny are widespread in nature. Three hypothes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evolution of male-killing microorganisms: inbreeding reduction, release of resources to remaining females and inoculum for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The sonkiller bacterium,Arsenophonus nasoniae, is a maternally inherited bacterium that causes lethality of male embryos of infected females in the parasitoid wasp,Nasonia vitripenni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frequency of the son-killer bacterium in North American populations ofN. vitripennis andNasonia longicornis. We tested the resource release hypothesis using the body size measurements of infected and uninfected females from natural populations. No evidence was found for a fitness increase of females infected with the bacterium compared to uninfected females. We propose a modification of the existing models, termed the incremental gain hypothesis.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the bacteria are maintained in host populations due to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and male killing provides an incremental gain in the fitness of infected females relative to females infected with non-male-killing bacteria.  相似文献   
6.
应用噬菌体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噬菌体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有害微生物的研究表明,分离出的9株噬菌体在冷却水培养液中,其杀菌率为85.4%,而在动态模拟培养液中和挂片上,其杀菌率分别为83.3%和70%.  相似文献   
7.
离子转运蛋白在维持细胞内pH稳态、离子动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钠离子转运体和钾离子转运体在嗜盐耐盐微生物中广泛存在,其"保钾排钠"机制是微生物抗盐胁迫的两大策略之一。近年来,嗜盐耐盐微生物中许多新型钠、钾离子转运体被陆续发现,如RDD蛋白、UPF0118蛋白、DUF蛋白和KimA蛋白等;Fe3+、Mg2+等其他金属离子的转运蛋白也被证实可通过影响微生物胞内相容性溶质的合成起到渗透调节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嗜盐耐盐微生物中抗盐胁迫相关的各类离子转运蛋白,分析其分子结构和工作机理,并对这些蛋白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继续发现新的离子转运蛋白,探究抗盐胁迫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结构和机理,解析各转运系统的协同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将进一步加深对嗜盐耐盐微生物抗盐胁迫调控的认识,并为盐碱地农作物的改良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频繁的人类生产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基岩裸露的石漠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喀斯特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开展,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修复中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微生物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修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就中国喀斯特地区的典型植被恢复的不同阶段、成土过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矿山修复过程以及不同水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例综合论述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A synthetic aromatic polymer has been used for preparing replicas of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This method of preparing highly concentrated (9.6 k) microbiological samples fo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compared with a standard method. The micrographs of the replicated samples are satisfactory. This method is rapid, cost effective and produces good results,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spore-forming mycelial microorganisms.  相似文献   
10.
电活性微生物具有独特的胞外电子传递功能,在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污染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在电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参与直接电子传递途径,还参与电子媒介介导的间接电子传递。其电子传递功能不仅对地球环境中铁、锰、碳等元素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还应用于能源生产、废水处理、生物修复等众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电活性微生物的2个模式菌属(希瓦氏菌属和地杆菌属)为例,综述了电活性微生物将电子由胞内转移至胞外的方式和途径,详细阐述了细胞色素c在该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细胞色素c介导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并对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