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过程的小麦茎鞘夹角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WY  Tang LA  Zhu XC  Yang Y  Cao WX  Zhu 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765-1770
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不同密度处理的小麦田间试验,连续观察并记录各处理不同叶位叶鞘与主茎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动态建模技术,构建基于过程的小麦叶片茎鞘夹角的动态模拟模型.结果表明:小麦茎鞘夹角随叶片生育进程不断加大,并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从第2叶开始,最大茎鞘夹角随叶位的增加而减小.所建模型利用Logistic方程描述叶片茎鞘夹角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过程,使用分段函数描述最大茎鞘夹角随叶位的动态变化,引入品种参数(第2叶茎鞘夹角的最大值)量化了茎鞘夹角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并利用基本苗量化了密度对茎鞘夹角的影响.基于独立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测试与检验,结果显示茎鞘夹角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为1.7°.表明模型对小麦主茎叶片茎鞘夹角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为小麦生长过程的可视化表达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QRS-T夹角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作为研究组(n=42),未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作为对照组(n=78),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分析QRS-T夹角对AMI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中42例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低血钾、Killip分级>II级、肌钙蛋白I(TnI)≥12 ng/mL、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心脏下后壁梗死、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90 ms、QRS-T夹角>90°是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QRS-T夹角>90°对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35/42)、特异性为93.59%(73/78),准确度为90.00%(108/120)。结论:年龄≥70岁、低血钾、Killip分级>II级、TnI≥12 ng/mL、LVEF<50%、心脏下后壁梗死、SDNN≥90 ms、QRS-T夹角>90°是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QRS-T夹角>90°对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玉米叶形相关性状的Meta-QTL及候选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夹角不仅影响玉米(Zea mays)光合效率, 也是株型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对620个叶形QTL进行整合, 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叶形QTL整合图谱, 利用元分析发掘出22个叶长、22个叶宽、12个叶面积以及17个叶夹角mQTL; 进一步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 确定44个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分析发现, 仅有NAL7-likeYABBY6- likeGRF2等13个基因位于mQTL区间内, 而玉米中已克隆的KNOTTED1AN3/GIF1rgd1/lbl1mwp1SRL2-likeHYL1-likeCYCB2;4-like等水稻(Oryza sativ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形同源基因位于未被整合的QTL内; 对44个候选基因在叶片长、宽、厚发育过程中基部-末端、中央-边缘、远轴-近轴的调控机理进行归纳分析, 发现玉米中仅有少数几个候选基因被报道, 揭示了叶形发育的部分分子机理。因此, 对玉米叶形相关mQTL/QTL及基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不仅有助于增加对其遗传结构的了解, 发掘更多候选基因, 阐明叶形发育和形成的分子机制, 还可为耐密理想株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60年代半矮杆基因sd1的利用导致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目前鉴定和分离的水稻矮化突变体有80多种,其中d1突变体为一类小粒矮杆突变体,因其对株高、叶夹角的显著影响及参与新型激素—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途径而备  相似文献   
5.
玉米产量取决于植株捕获光能和固定CO2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效率。叶夹角是株型重要性状之一,较小叶夹角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光合作用效率和种植密度,因而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研究表明玉米叶夹角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其遗传力较高,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调控。目前,利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定位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等方法已鉴定数百个玉米叶夹角相关QTL;结合突变体分析等方法,已克隆数十个调控叶夹角关键基因,这为了解玉米叶夹角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由于前人研究所采用群体、分析方法及参考基因组版本不同,各研究之间所鉴定QTL差异较大,因此无法客观揭示叶夹角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此,通过总结前人所定位叶夹角相关QTL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并构建一致性图谱,鉴定出叶夹角性状定位热点区间,并对调控叶夹角的已知基因进行功能分类。这不仅为了解玉米叶夹角的遗传结构、推动叶夹角相关重要基因克隆提供数据支撑,也对进一步开发叶夹角相关分子标记,指导玉米分子育种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利用计算机方法对水稻胚乳特异性表达基因进行挖掘和功能分析,及特异性顺式调控元件的预测。我们将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信号谱看作多维空间内的向量,利用向量夹角余弦法计算其与理想状态下该基因在某一组织特异表达向量的相似度,以此来判断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本文通过对水稻芯片数据的大规模分析,共挖掘出了127个在水稻胚乳中特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启动子进行顺式元件预测,发现两个与胚乳特异表达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其保守序列分别为CATGCATSCM和GATCGATCGR。与已知功能的顺式元件比较显示,前者为种子特异基因表达相关的RY repeat元件,而后者则与元件RNFG1相似,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路明  周芳  谢传晓  李明顺  徐云碧  张世煌 《遗传》2007,29(9):1131-1138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玉米育种者已经开始了更密植更紧凑株型的选育。叶夹角和叶向值是评价玉米株型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掖478×丹340的500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具有138个位点的SSR标记连锁图谱, 图谱总长度为1 394.9 cM, 平均间距10.1 cM。利用397个F2:3家系对叶夹角和叶向值进行QTL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叶夹角和叶向值分别检测到6和8个QTL, 累计解释表型变异41.0%和60.8%, 单个QTL的贡献率在2.9%~13.6%之间。与叶夹角和叶向值有关的基因主要作用方式为加性和部分显性。此外两个性状共检测到9对上位性互作位点, 表明上位性互作在叶夹角和叶向值的遗传中也起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PCI术前、后心电图QRS-T夹角的变化以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5例AMI患者为实验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狭窄亚组,在患者PCI术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并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非AMI患者3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QRS-T夹角;AMI各亚组间术后24 h内的QRS-T夹角变化及12个月累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应用Pearson模型和Cox回归模型分析QRS-T夹角与MACE的相关性及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PCI术前QRS-T夹角明显大于对照组; 实验组各亚组PCI术后24 h内的QRS-T夹角均较各自术前降低,且随着各亚组AMI冠脉病变程度依次加重,术前及术后QRS-T夹角值均依次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低度亚组和中度亚组的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度亚组(χ2=14.12,P=0.001);Gensini积分、PCI术前及术后24h内的QRS-T夹角均与MACE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HR=1.015,P=0.024)和术前QRS-T夹角(HR=1.009,P=0.027)是急性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Gensini积分和术前QRS-T夹角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术前QRS-T夹角对AMI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玉米导入系群体的3个农艺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回交育种程序结合SSR标记构建以玉米自交系农系531为受体亲本、10个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自交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在该群体BC3F3世代,利用GGT32图示基因型软件和Windows QTL IciMapping v1.0对导入片段进行检测、并结合田间调查对控制玉米穗位高、穗上叶夹角和株高的QTL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导入系群体的创建在遗传结构上改良了农系531穗位偏高、穗上叶夹角偏大的不足,并得到基本符合育种目标的改良株系.通过QTL分析,在具有相同性状改良的单株上,分别检测到4个包含穗位高、4个包含穗上叶夹角和6个包含株高QTL的共同的导入染色体片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QRS-T转角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100例ACS患者,急诊PCI术开通罪犯血管,术后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另选50名年龄相似,非冠心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前和术后额面QRS-T夹角情况与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PCI术前额面QRS-T夹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4.528,P=0.033)。在急诊PCI后第三天可见比索洛尔组ACS患者额面QRS-T夹角明显回落(74.9±11.2°vs.50.3±15.2°,P0.05)。比索洛尔治疗与ACS患者急诊PCI术后额面QRS-T夹角改变(r=0.783,P=0.013)成正相关,而与MACE发生率(r=-0.512,P=0.034)存在负相关。ACS患者急诊PCI术后使用早期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后可以使MACE发生风险降低23%(P=0.012)、△额面QRS-T夹角(每增加1°)使MACE风险降低8%(P=0.041),而Gensini评分(每增加1分)使MACE发生风险升高32%(P=0.03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比索洛尔治疗可以促进额面QRS-T夹角水平回落。额面QRS-T夹角回落幅度与MACE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