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结果表明: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在橄榄Canarium album和乌榄C.nigrum上均能完成生长发育,且其种群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橄榄的2个品系间的星室木虱种群趋势指数(I)差异不大,分别为24.4165和20.0738,而乌榄的明显比橄榄的低,仅为9.7575,即乌榄的木虱数量增速较慢。在供试的寄主植物品种中,乌榄叶片中单宁含量是橄榄的3倍以上,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捕食作用。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而两种瓢虫(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共同作用于橄榄星室木虱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型(S型)。红基盘瓢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Beddington模型拟合;其搜索效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呈幂函数下降,可用Hassell&Varley模型模拟;搜索效率与猎物密度、自身密度间的关系为  相似文献   
3.
橄榄星室木虱的生活史和种群消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了莆田市延寿村的橄榄星室木虱的生活史和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橄榄星室木虱在莆田地区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卵、若虫(1—5龄)、成虫在1年中有6个发生高峰期,以秋梢期为全年雌成虫产卵、若虫发生最高峰,夏梢期是成虫羽化全年最高峰。其田间种群数量消长与橄榄抽梢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次抽梢期都带来一个产卵高峰期和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每一次抽梢都使虫口数量急尉上升,并出现高峰,其间也带来一个很高的种群增长率,待到新梢定型老化(枝梢生长后期)又使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而低龄若虫的发生和高峰期的出现,一般比产卵滞后5—10d。  相似文献   
4.
橄榄星室木虱的种群动态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橄榄星室木虱在福建省莆田地区 1年发生 8代 ,世代重叠 ,以成虫越冬 ,1年中有 6个发生高峰期 ,以橄榄秋梢期为全年雌成虫产卵、若虫发生最高峰 ,夏梢期是成虫羽化全年最高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1 5种杀虫剂对橄榄星室木虱都有较好的防效 ,持效期可长达 7d以上 ,药后 7d的防效都在90 %以上 ,但速效性差异较大。其中 ,以 1 %威宝乳油 2 0 0 0倍、2 5 %功夫菊酯乳油 2 0 0 0倍、2 5 %功夫菊酯 +1 0 %吡虫啉 ( 1 2 5∶1 ) 2 0 0 0倍和 2 5 %功夫菊酯 +1 0 %吡虫啉 ( 1∶2 ) 2 0 0 0倍对橄榄星室木虱效果最好 ,速效性好 ,药后 1d的防效均达 91 5 8%以上。  相似文献   
5.
橄榄星室木虱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佘春仁  潘蓉英 《昆虫学报》1997,40(2):177-182
记述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 Yang et Li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天敌种类和药剂防治试验。此虫在福州一年发生7~9代,第一代成虫始见于4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一年中的7月上旬至9月上旬先后出现三个成虫高峰,而以9月上旬的成虫数量最多。药剂防治试验表明,20%灭扫利防效最好,喷药后第2d药效达96.5%;其次是10%溴氟菊酯,喷药后第2d药效达到93.8%;此外,2.5%敌杀死、40%氧化乐果与80%敌敌畏等药效也在81%~90%。天敌种类繁多,诸如瓢虫、草蛉、郭公虫、蜘蛛与捕食螨等。尤以瓢虫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当多,在抑制橄榄星室木虱的种群消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工作还包括首次引用绿僵菌属(Metarhizium)于橄榄星室木虱之防治,开辟了该虫防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市糖胶树上的鸭脚树星室木虱为对象,调查其发生和为害特点,并选用0.5%印楝素、阿维·啶虫脒、3%啶虫脒和20%吡虫啉共4种低毒高效农药进行室内毒力试验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市鸭脚树星室木虱发现普遍、危害严重。0.5%印楝素、阿维·啶虫脒和3%啶虫脒对鸭脚树星室木虱若虫的室内杀虫效果较好,20%吡虫啉则较差。林间施药0.5%印楝素、阿维·啶虫脒和3%啶虫脒20d后,鸭脚树星室木虱若虫的死亡率均达63%以上。结合害虫综合治理和环境生态保护的实际情况,建议使用0.5%印楝素对鸭脚树星室木虱若虫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橄榄星室木虱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 《昆虫知识》2005,42(2):163-165
从 2 0 0 2年 7月 1 8日到 9月 3 0日 ,在莆田市城厢区组建了橄榄星室木虱实验种群生命表 ,并对生命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橄榄星室木虱的种群趋势指数I为 3 7 .2 2 ,世代死亡率为 68 0 7% ,内禀增长力rm 为 0 . 1 1 1 ,周限增长速率λ为 1 . 1 1 7,净繁殖率R0 为 41. 5 64,世代平均周期T为 3 3. 7d ,双倍时间为 7d。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橄榄星室木虱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毒力及其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 ,高效氯氰菊酯与吡虫啉按 2 :3的比例复配 ,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共毒系数达到 2 6 7。按此比例配成 5 %的制剂 ,对田间橄榄星室木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5 0 0倍、2 0 0 0倍、2 5 0 0倍药液 1天后的防效达 37.88- 6 5 .14 % ,3天达 70 .19-89.37% ,2 1天达 92 .36 - 10 0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