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9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04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抑癌基因家族--ASP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泽军  卢欣 《生命的化学》2002,22(6):543-544
P53是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的产物,其在抑制肿瘤功能的重要方面是诱导凋亡的能力。但多年来P53诱导凋亡的机制还不清楚,最近发现的ASPP蛋白较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ASPP蛋白能和P53结合形成复合物,再作用于原凋亡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ASPP表达水平的改变能影响P53与DNA结合的能力,进而控制细胞是进入凋亡还是进入停滞的途径,影响P53诱导肿瘤抑制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灰色GM(1,1)模对生态预测有重要应用,本文讨论了它的一个改进模GM(1,1),并深化了文(1)提出的两个问题,给出了较简明的证法,还确定了文(1)所希望的一个“合适的”常数。  相似文献   
3.
P物质在家兔延髓腹侧面加压区的升压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史干  黄承钧 《生理学报》1997,49(3):273-280
在乌拉坦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观察到,延髓腹侧面加压区给予P物质使血压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VSMp给予SP受体阻断使BP明显降低并可阻断SP升压效应,VSMp给予酚妥拉明或哌唑嗪预处理使SP升压效应减弱或消失,而给予育亨宾或心得安对SP升压效应无明显影响。VSMp给予SP可使肾交感神经放电显著增加,并伴有BP显著升高;VSMp给予DSP使RSND和BP明显降低并可  相似文献   
4.
5.
给乌拉坦麻醉大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被脑室注射纳洺酮15μg 部分阻断。将抗β-内啡肽抗血清、抗甲啡肽抗血清及抗亮啡肽抗血清各10μl 分别注入侧脑室预处理60min 后,再注入 SP,其升压效应明显减弱;而抗强啡肽抗血清则对其无影响。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脑室注射 SP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能是通过释放β-内啡肽和脑啡肽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辣椒素引起脊髓P物质释放及其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燕  韩建德 《生理学报》1990,42(5):446-452
为进一步研究脊髓 P 物质(SP)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作用,在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辣淑素(cap),以刺激脊髓 SP 能神经末梢释放 SP,结果引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D)含量增高,及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动脉血压上升,心率升高。ith 具有高度特异性的 SP 受体拮抗剂或 SP 抗血清均可阻断 cap 引起的升压效应,免疫组化测定也观察到注入的cap 剂量越大,脊髓胸段 SP 样免疫阳性反应物的致密度越低,这些观察结果支持 cap 可以引起脊髓内 SP 的释放的说法。在第一颈段(C_1)横断脊髓后 ith cap 所引起的升压效应与完整动物 ith cap 的升压效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脊髓 SP 能神经末梢释放的 SP 可以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心血管兴奋效应,SP 可能是引起交感节前神经元兴奋的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7.
兰萼丙素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北京地区产兰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Burm. 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叶中分得三个对映-贝壳杉烯二萜化合物,其中二个为已知物兰萼甲素(2)和乙素(3),另一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兰萼丙素,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其结构为对映-7β,14α,15α-三羟基-16-贝壳杉烯-3-酮(1)。  相似文献   
8.
采后荔枝果皮色素、总酚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熟度约八成的“淮枝”在采收后2天内,色素的合成代谢仍相当活跃,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的含量增高,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大,总酚保持原有水平,叶绿素降解,反映了果实达到完全成熟的特征,随后,上述各项参数因果实的衰老而下降,与采收当天相比,7天后花色素苷为90%,类黄酮为59%,总酚为71%,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为46%,讨论了酚类,花色素苷及两种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对荔枝果实在成熟,衰老褐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验结果表明:(1)大黄素对线粒体NADH氧化酶和琥珀酸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呈双曲线型,50%抑制浓度分别为2.5μg/ml和11.5μg/ml。而其它四种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对这两种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药物浓度为60μg/ml,抑制率均低于20%。(2)拮抗实验表明:核黄素、牛血清蛋白(BSA)能拮抗大黄素对线粒体NADH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核黄素(3.3×10~(-4)mol/L)和BSA(1.6mg/ml)对大黄素抑制NADH氧化酶的恢复率分别为50.3%和44.6%,且恢复率随拮抗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