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59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N-糖蛋白去糖基化酶(PNGas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菌、植物、哺乳动物中的去糖基化酶,可以水解N-糖蛋白或 N-糖肽上天冬酰胺与寡糖链连接的化学键,并释放出完整的N-寡糖。PNGase在生物体内参与蛋白质降解、器官发育、个体生长等过程。人PNGase基因功能缺陷会导致先天性去糖基化障碍,小鼠PNGase缺陷会导致胚胎致死性,线虫PNGase缺陷使其寿命下降。本文对PNGase在不同物种的分布、蛋白质结构、酶学功能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为PNGase的生理病理功能及致病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为PNGase作为糖生物学工具酶或药物开发的创新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胎盘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纯化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用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正常发育中大鼠肝、肺r-GT活性和定位。结果表明:肝r-GT活性自胚龄17天开始升高,21天达高峰,出生第一天明显降低,第六天降至接近成年低水平。在胚胎期肝r-GT主要位于肝细胞内,出生后则主要位于胆小管。该结果提示胚胎期肝r-GT主要参与肝细胞膜上氨基酸的转运。出生后可能主要参与解毒功能,大鼠肺r-GT活性随发育逐步升高,主要分布于肺支气管上皮细胞。提示肺r-GT可能参与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4.
B9对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_9是1962年发现的植物生长抑制剂。经许多学者研究证明B。对水果、蔬菜有明显的影响。E.C.Humphries和W.Holz的研究证明B_9可促进马铃薯块茎的增产。但R.Kunkel的试验证明B_9对马铃薯块茎的增产无作用。目前,普遍用价格较贵的BAP作为促进试管薯形成的生长物质,本文报道B_9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建国  杨秀琴  吴径才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5):298-299,281
采用青霉素梯度琼脂平皿筛选法,利用对青霉素G高抗性表型,专一筛选大肠杆菌青毒素酰化酶高产突变株。一次涂皿可淘汰绝大部分未突变株。我们从青霉素G梯度琼脂平皿上获得528株,从中得到32株产酰化酶活性高于出发菌株的正突变株,正突变率为6.06%,最高突变幅度为96.6%。  相似文献   
6.
7.
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10mW/Cm~2(WBASAR约11.4W/kg)的微波(连续波)对置于微波暗室内的昆明种雄性小鼠急性全身照射1小时后,立即按常规方法断头,取脑,制成样品,然后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量小鼠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结果表明:照射组的ACh含量为11.6±1.4pmol/mg(脑鲜重),ChAT活性为45.4±8.7pmolACh/min.mg(脑鲜重);而对照组的分别为16.0±2.1pmol/mg和61.0±13.8pmolACh/min.mg。证明微波照射后可引起动物脑内ACh水平和ChAT活性下降,提示微波辐射对中枢胆碱能系统确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在多孔玻璃上的青霉素酰化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肠杆菌As 1.76提取青霉素酰化酶,经纯化,用戊二醛圈定在氯烷基硅烷化多孔玻璃上。初步摸索了固定化条件。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为7.7 x 10-4M,比自然酶大10倍,但竞争性抑制剂苯乙酸对固定化酶和自然酶的抑制常数基本相同,固定化酶的最大反应速度为5.8×10-2M/min,比自然酶大2.5倍,水解NIPAB的最适pH为7.O,比自然酶低1个pH单位,最适反应温度比自然酶低i0℃,固定化酶在pH 5.8—8.0之间较稳定,较自然酶的范围略窄;固定化酶在40℃以下稳定,而自然酶在45℃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