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1.
张卫强  赵京  韩聚强  谭健  梁海龙 《生物磁学》2013,(24):4777-4780
摘要目的:探讨CBL结合PBL及LBL的教学方法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临床实习学生共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CBL+PBL-4-L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方法。在学习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成绩考核;同时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进行两种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考试部分成绩水平持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实验组学生在病例分析、基本技能及总成绩等部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BL+CBL+LBL教学方法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建立独立思维模式等方面显著高于LBL组。结论:CBL+PBL+LBL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A lectin specific to mannose has been purified from Vicia villosa seed by (NH4)2SO4 fractionation, GalNAc-Sepharose and Man-Sepharos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t was defined as VVLM, which showed a single band on an acidic-PAGE stained with Coosmassie brilliant blue.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VVLM was 50 kDa as determined by gel filtration on Biogel P-100 column. The VVLM molecule consists of 2 distinct subunits with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of 30 kDa and 22kDa determined by SDS-PAGE. VVLM has at least four isolectins with similar haemagglutinating activity. Its extinction coefficient is calculated as A1cm1 = 16.4 at 280 nm. Sugars could not be detected phenol-sulfuric acid method. The circular dichroism analysis at far UV indicated that VVLM was a β-sheet-rich protein, and gave no α-helix, 69% β-sheet, 14% β-turn by Provencher and Glockner method. The lectin was inhibited by α-methyl-d-mannose at 12.5 mM and glucose or GlcNAc at 50 mM. The carbohydrate binding specificity of VVLM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on a VVLM-Sepharose column. Among various Asn-linked oligosaccharides, core structure Manα1→3(Manα1→6)Manβ1→4GlcNAcβ1→4GlcNAcOT were found to have high affinity for VVLM-Sepharose. The antisera of VVLM did not produce precipitin line with VVLG in agar double diffusion plate indicating so ser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VLM and VVLG. However VVLM showed similar immunodeterminants of some other lectins of mannose specificity such as Con A, PSL, LCA and VFL.  相似文献   
3.
4.
LBL联合PBL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与学并重"的综合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应用LBL联合PBL教学法,即采用LBL教学法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开设PBL病例讨论课。选取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实验组,采用LBL联合PBL教学模式,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对两组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比较。结果显示与传统LBL教学法相比较,LBL联合PBL的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LBL联合PBL的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药理学授课中应用LBL联合PBL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对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名五年制学生随机分为TBL组和LBL组,分别采用TBL和LBL教学方法进行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实习结束出科时采用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估。结果:TBL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8.6±2.5分,LBL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3.2±3.6分,TBL组理论成绩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L组学生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90.0±3.0分,LBL组学生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85.0±4.0分,TBL组操作考核成绩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BL教学模式较传统方法明显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更适合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临床血管外科的教学质量,我们在临床见习中尝试将PBL教学模式与LBL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研究PBL与LBL教学法相结合新的教学方法在临床血管外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参加实习活动的临床医学系学生60名,随机分为LBL组与LBL+PBL组。其中LBL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LBL+PBL组则采用传统教学与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比两组学生的专业知识笔试成绩和临床操作技能测试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作用及意义。结果:PBL+LBL组学生的专业知识笔试成绩和临床操作技能成绩均显著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与LBL教学法相结合的双规教学模式对血管外科的临床见习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该教学模式值得在医学院校实习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管外科为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本科生血管外科思维培养方面需要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我们通过联合多种理论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吸收,并应用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演示,使其深化理解,而在临床实习时,通过系统练习,锻炼其临床思维和能力,最终培养本科生血管外科思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案例式教学(CBL)教学模式在细胞研究进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3~2015级选修"细胞研究进展"的学生80人为研究对象,按选修课程时间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LBL),实验组实施CBL教学模式,调查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并比较两组学生考试得分情况。结果:实验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的建立、课堂积极性及教学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案例分析及临床操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选修细胞研究进展课程的学生采用CBL模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其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医学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使留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较困难,有必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国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和国际上流行的PBL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我们融合PBL和LBL的优点,互补其缺点,对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课程采取PBL+LBL教学模式,既发挥PBL教学法打破学科界限,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特点,又结合LBL教学法传授知识系统、完整,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等优势。教学实践证明,PBL+LBL教学法运用于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能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在增强留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培养留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医学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