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赖氨酸分批发酵连续补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赖氨酸产生株纯齿棒状杆菌PI-3-2(Hsc-,AEC+)在8L自控发酵小罐上,用恒稀释率指数递增方式连续补加葡萄糖液进行L-赖氨酸分批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投糖分批发酵时,较高糖浓度使比产酸速率Qp值下降,不能有效地提高产酸水平。采用连续补糖方式可以改变菌体竞争底物的能力或改善代谢途径,增大耗底物分数a2或真正产酸率yp,;从而增加表观产酸率Yp值,提高葡萄糖转化率。此方式的发酵属Caden动力学分类第I型,在发酵的中后期控制H等条件,可增加比产酸速率Qp值,提高发酵水平。PI-3-2菌株的产酸水平可由47.Mg/ml提高到64.2mg/ml(总糖浓度18.18%时),避离可达73.3mg/m1(总糖浓度22.73mg/ml时)。  相似文献   
2.
对利用酵母菌转化肉桂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方法进行了菌株筛选、菌体细胞培养、转化反应条件以及产物提取等方面的探索。从13个属的71株酵母菌中选到转化生成L-苯丙氨酸较高的粘红酵母(Rhodosorula glusinis)As 2.102菌株。经实验得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在含有1.5%酵母膏、1%葡萄糖、1.5%蛋白胨、0.05%L-苯丙氨酸、0.05% KH2PO4、0.5%NaCl、pH5.0的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20小时;最佳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3.
琥珀酸弧菌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初级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表达型噬菌体λgtll为载体,以及125I标记的放射免疫抗体为探针,从EcDR I酶切的琥珀酸弧菌(Vyibrto succinogenes)染色体DNA片段中克隆得到携带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在宿主菌E.Coil Y 1090 中得到表达。经酶解和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插入DNA片段的分子量为5.8kb.重组DNA感染另一宿主菌E.ColiYl089后所产生的酶蛋白具有L-天门冬酰胺酶活力。用重组DNA(λgt11-AS8)为探针进行southern DNA杂交,琥珀酸弧菌染色体DNA的Ec0R I酶切片段中,出现一条位置在5.8kb处的杂交带,证明我们克隆到的携带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来自琥珀酸弧菌。  相似文献   
4.
L-精氨酸产生菌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报道了L-精氢酸产生菌诱变育种的研究结果。以谷氨酸产生菌钝齿棒状杆菌AS1.542为出发菌株,经亚硝基胍多次逐级诱变,获得了一株能够积累大量L-精氨酸的菌株971.1。该菌属于组氢酸缺陷型,并具有对磺胺孤的抗药性。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四天,产酸最高可达25·2 mg/ml,并具有较高的产酸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低成本法生产L-天冬氨酸 日本Mitsubishi Petrochemical公司将于秋天开始采用微生物Brevibacterium fla—vum发酵技术,制造L-天冬氨酸。以延胡索酸及氨为原科,经大量细菌发酵,产生酶促反应,制造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L-乳酸脱氢酶的热变性进行了研究(温度扫描范围为290—390K,酶蛋白溶液浓度为0.28—0.72mg蛋白/mg溶液)。实验观察到当酶溶液浓度在0.62—0.72mg蛋白/mg溶液范围内有一个吸热转变,酶溶液浓度小于0.62mg蛋白/mg溶液时有两个未完全分开的吸热转变。 这个酶的量热焓与范德霍夫焓的比远大于1,而接近于2,这表明乳酸脱氢酶的变性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两态转变,从热力学和吸热峰的形状、大小分析,可以推断乳酸脱氢酶分子是由两个以弱相互作用相连结的合作结构区组成,而每一个结构区是由两个相互作用很强的亚基组成。也就是说乳酸脱氨酶的变性过程包括两个半独立的合作结构区的转变,每一个结构区的转变都近似一个两态转变,ΔHeal与ΔHvh的比值是随着两个半独立部分相互作用的增强,即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蛋白浓度的减小,蛋白质周围水分子增多,酶分子中两个半独立部分的相对独立性增强,这可由热谱图上一个吸热转变变成两个半独立的转变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天冬酰胺酶及PEG_2-天冬酰胺酶对废物L-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亲和性的研究,结果表明:PEG_2-天冬酰胺酶对谷氨酰胺的亲和性明显强于天冬酰胺酶(Km值分别为7.35×10~(-3)mol/L和7.14×10~(-2)mol/L),对天冬酰胺的亲和性略强于天冬酰胺酶(Km值分别为2.9×10~(-5)mol/L和4.0×10~(-5)mol/L)。天冬酰胺酶和PEG_2-天冬酰胺酶的CD光谱表明: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对天冬酰胺酶和PEG_2-天冬酰胺酶的构象影响较大,但天冬酰胺酶和PEG_2-天冬酰胺酶的构象变化趋势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所筛的41株属于根霉属的菌株,均具有从葡萄糖产生延胡索酸的能力。其中,R25产延胡索酸能力最高,同时产生部分L-苹果酸。该菌株被鉴定为无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普通变形杆菌(Protcus vulgaris) Pl具有强的延胡索酸酶活性:可将延胡索酸转化为L一苹果酸。  相似文献   
9.
L-干燥法和冷冻真空干燥法保藏不同放线菌效果是不一致的。在低温5℃多数放线菌用L-干燥法保藏,无论是干燥后及保存11个月以后其成活率均比冷冻真空干燥法高,但L-干燥法对温度较敏感,在温度37℃保藏成活率有下降的趋势。而冷冻真空干燥法在短期内保藏受温度影响较小。两种方法使用三种保护剂:10%脱脂牛奶粉,3%谷氨酸钠,1%蛋白胨+10%蔗糖,其中以10%脱脂牛奶粉为最理想。因此,采用L-干燥法以10%脱脂牛奶粉为保护剂,在低温5℃长期保存放线菌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两种方法三种保护剂保存11个月后对葡萄糖异构酶  相似文献   
10.
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L-421是一株能产大量亮氨酸的突变株,它是从Corynebactcrium crenatum Asl.1004菌株经NTG和快中子处理后获得的突变株。在含有葡萄糖、硫酸铵和尿素的培养基中,在2000升罐上,30℃发酵40小时,产亮氨酸可达20g/L。经强酸型阻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收率可达40%以上,并得到符合美国药典85年21版标准的精品。发酵提取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