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07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灰色GM(1,1)模对生态预测有重要应用,本文讨论了它的一个改进模GM(1,1),并深化了文(1)提出的两个问题,给出了较简明的证法,还确定了文(1)所希望的一个“合适的”常数。  相似文献   
2.
(Ni-Sn-M_xO_y)/Pb改性复合电极电解合成L-半胱氨酸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i-Sn)/Pb合金修饰电极中添加某些金属氧化物进行改性,用于电解合成L-半胱氨酸反应。结果证明,添加WO3后电极反应活性大大加强,反应同期转化率有较大提高,选择性也有所提高,添加稀土金属氧化物能有效降低反应阴极过电位,使反应选择性有所提高,但是电极稳定性还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结核菌L型与恶性淋巴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3例恶性淋巴瘤,做细菌L型检测,肿瘤间质内细菌L型感染率为54.72%,抗酸染色阳性率50.94%。结核菌抗体检测阳性率54.72%。提示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5.
徐诗伟  孙筱林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6):354-355
用反相HPLC内标定量方法测定18-甲基-3-甲氧基-8,14-开裂雌甾-1,3,5(10),9(11)-四烯-14,17-二酮微生物不对称还原成具有光学活性17β-羟基化合物的转化率。色谱采用μ-BondapakC14色谱柱;甲醇-水73∶27(V/V)为流动相,流量0.8 ml/min;UV 254 nm检测;雄甾-4-烯-3,17-二酮作内标。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内脏痛的实验模型,探讨室旁核中的加压素在针刺抑制内脏痛中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1)大鼠在在射酒石酸锑钾(0.1%,10ml/kg,i.p.)后,出现可定量的扭体反应,能作为观察内脏痛的客观指标。(2)电针对内脏痛有抑制效应,即具有镇痛作用。(3)电刺激室旁核,能加强电针对内脏痛的抑制效应,损毁室旁核,则此抑制效应基本消失。(4)脑室注射加压素抗血清(14μl)或加压素拮抗剂[d(CH_2)_5Tyr(Me)-AVP,500ng/5μl]都能明显减弱电针的抑制效应。(5)腹腔注射加压素拮抗剂(10μg/kg),不能翻转电针的抑制效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下丘脑室旁核的加压素能神经元参与了电针刺激对实验性内脏痛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L—缬氨酸发酵供氧与补料过程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DNA印迹(Southern blot)杂交法是研究DNA分子结构,变异及其组成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自1975年闻世以来,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分子病毒学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该技术均需要首先将电泳后已变性的DNA从琼脂糖凝胶转移至支持膜上,因此,实验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吸印的效果,同时也受支持物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感染人体的皮肤粘膜并引起乳头状瘤病变的病毒。目前发现的HPV已有63型,不同型的HPV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病变。HPV 16主要与生殖系统的肿瘤尤其是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