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杰  高伟  王京华  李伟  高晶  孙铀 《生物磁学》2013,(25):4900-4904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分布情况、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AML患者277例,采取新鲜骨髓,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制备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除47例无分裂相共检出异常核型122例,异常率为53.04%。结构异常(75例)以t(15;17)(56例)和t(8;21)(19例)常见,1.78%的M2、90.77%的M3、26.79%的M2和1.85%的M5分别有t(7;11)、t(15;17)、t(8;21)和t(11q23)异常,而100%的t(7;11)、100%的t(15;17)、55.56%的t(8;21)、100%的t(8;15)和66.7%的t(11q23)分别见于M2、M3、M2、M5和M4亚型。数I/1异常(28例)以+8(12例)为常见,100%的+22见于M4E0。结构和数目同时异常(19例)以t(8;21)伴性染色体丢失(8例)为最常见,100%为M2。核型异常与临床缓解率高度相关,伴t(15;17)易位组、伴t(8;21)易位组预后佳,正常核型组次之,其它异常核型预后较差,复杂核型预后最差。结论:特定的染色体异常与亚型及预后密切相关,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0年至2005年住院血液病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及细菌耐药性。结果3045例次住院血液病患者中,血液感染大肠埃希菌者38例,多数为恶性血液病,感染均发生在化疗、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之后,除2例ITP外,中性粒细胞<0.5×109/L。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磺胺药耐率达90%以上,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氟氧沙星耐药率达80%以上,产ESBLs菌达58.8%。结论血液病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是由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粒细胞缺乏,菌群失调引起,以内源性感染为主,故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粒细胞缺乏者应进行肠道除菌,治疗上可选用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舒普深、头孢替坦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