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nzyme-assisted water extracts (EWEDL) and ethanol extracts of Du-zhong leaves (EEDL)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using the DPPH radical-scavenging assay, Fe2+-chelating assay, and inhibition ability of the linoleic acid peroxidation assay. In general,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u-zhong leaf extrac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Based on the two extracting methods with different antioxidative reactions, it was shown that the enzyme-assisted water extracting method was more effective for antioxidant extraction from Du-zhong leaves. By HPLC-MS analysis, the main phenolic compounds (geniposidic acid, epicatechin, and chlorogenic acid) identified in EWEDL and EEDL were similar. EWEDL and EEDL had total phenolic contents of 13.84?±?0.11 and 14.72?±?0.14?mg chlorogenic acid equivalents (CAE) in each gram of extract,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was no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EWEDL and EEDL measured by the three different assays.  相似文献   
2.
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对1株分离自杜仲茎部的内生真菌菌株DZ05进行鉴定,并对其在PDA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3 d获得的发酵液对多种测试菌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1)分离自杜仲茎部的内生真菌菌株DZ05经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被鉴定为淡紫色拟青霉。(2)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6种测试细菌和9种测试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在13~45 mm之间,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抑菌圈直径>40 mm。研究表明,杜仲内生真菌DZ05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杜仲主要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作为传统滋补药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从作用机理与实验研究方法等方面综述近些年来杜仲在降血压、抗氧化、抗疲劳、增强免疫作用、抗骨质疏松、抗肿瘤、保肝护肝、降血糖和抗衰老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了解杜仲的活性功效,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在转录水平解析杜仲叶片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该研究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华仲6号’杜仲叶片从展叶(4月)到落叶(10月)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共获得差异基因3 002个,其中1 764个表达量上调,1 238个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行使催化、氧化还原等功能,参与代谢过程和生物过程等;进一步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苯丙素类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被富集,其中调控绿原酸合成的6个基因差异表达显著;对这些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显示,4月中旬和9月中旬基因的表达量较高,暗示这两个时期对于绿原酸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6个绿原酸合成相关基因和12个随机选择的差异表达基因,验证结果显示表达谱测序结果可靠。该研究结果为揭示杜仲叶片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深入解析杜仲绿原酸合成机理,进而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提高杜仲绿原酸含量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宏条码技术对采自贵州遵义县、湖南慈利县和四川旺苍县3个杜仲产地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根际土壤真菌有效序列共10 775条,聚类后OTUs对应的真菌类群涉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类原生动物门Rozellomycota的22纲、59目、103科、108个属的550个真菌分类单元(OTUs)。在属的水平上,湖南慈利样本(ECS)有119个属,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为16.31%,其次是被孢霉属Mortierella(14.67%)、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一未定属(13.01%)和木霉属Trichoderma(11.37%)等。四川旺苍样本(EWS)共有116个属,优势属为丝齿菌属Hyphodontia,相对丰度32.32%,其次为镰刀菌Fusarium(13.41%)等。贵州遵义样本(EZS)有110个属,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相对丰度30.74%,其次是木霉属Trichoderma(25.96%)和镰刀菌属Fusarium(4.85%)等。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杜仲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遵义样本(EZS)、慈利样本(ECS)和旺苍样本(EWS)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为:ECS(2.7661)> EZS(2.4841)>EWS(2.1326)。不同杜仲产区土壤理化因子及4个主要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绿原酸、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与根际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主要活性成分皆为四川旺苍(EWS)产地含量最高,其次是湖南慈利,贵州遵义最低甚至不含京尼平苷。杜仲根际土壤样品真菌物种组成丰富,不同地区杜仲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分类单元的相对丰度及优势分类单元皆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杜仲根际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及杜仲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杜仲根际土真菌群落组成的结构谱是杜仲道地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杜仲干叶为原料,经稀碱和绿色木霉联合处理以除去杜仲表面覆盖的角质层,同时洗脱一些可溶性杂质,并且破坏杜仲叶的细胞壁与纤维结构,再以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得到粗胶再经丙酮浸洗获得杜仲精胶。用0.45%NaOH在75℃下除去杜仲叶表面的角质层,并且同时脱除一些可溶性活性成分(如:多糖、黄酮类、京尼平苷等),之后得杜仲叶干燥,利用绿色木霉去破坏杜仲叶的细胞壁与纤维结构,在85℃条件下以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杜仲胶。最后,经测得未处理前杜仲叶中的杜仲胶的含量为1.78%,0.45%NaOH稀碱预处理后含量为3.16%,绿色木霉发酵后含量为4.36%。预处理前,有机溶剂一次提取率为0.73%,纯度为83.7%。稀碱与真菌联合预处理后一次提取率为2.85%,纯度为96.6%。本工艺以稀碱与绿色木霉共同作用,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与传统工艺相比,更加的绿色环保,安全有效,为杜仲胶的提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杜仲-山茱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出杜仲和山茱萸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再利用DisGeNET、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出糖尿病的潜在靶点。以STRING数据库对活性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采用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其“成分-靶点-通路”的相互作用网络,通过CludterProfiler对靶蛋白进行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KEGG)的代谢通路分析。实验结果筛选得到杜仲-山茱萸有效成分30个,其中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成分对PTGS2、DPP4、ADRB2、PPARG等相关靶点通过IL-17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等参与氮化合物代谢过程、血液循环、脂肪细胞分化和血压调节等过程。综上,杜仲-山茱萸配伍治疗糖尿病存在多成分和多重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糖尿病药理实验提供了参考,也为其他中药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叶中的绿原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利用绿原酸和铝离子的络合显色反应,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30 nm处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量。绿原酸质量浓度在1.7×10-4~1.0×10-2g.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秋、夏叶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0%,101.0%。该方法简便、实用、准确。  相似文献   
9.
王艳  赵懿琛  赵德刚 《广西植物》2021,41(2):274-282
为了解杜仲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该文以杜仲基因组密码子为研究对象,运用CodonW软件对杜仲的320个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SCU)分析、ENC-GC3s关联分析编码基因的密码子ENC值、PR2-plot偏倚分析编码基因的密码子碱基使用频率,并运用CUSP软件与Codon Usage Database...  相似文献   
10.
An open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system was used to extract gallic acid, protocatechuic acid, chlorogenic acid and caffeic acid from Eucommia ulmodies.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variables, especially solvent, on the recoveries of these polyphenolic compound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actorial design. As extracting solvent for these compounds, methanol produced a higher recovery than pure water. For straight chain alcohol solvents, the lower the carbon number, the higher the recoveries of the polyphenolic acids. The optimal ratio of methanol:water:glacial acetic acid in the solvent mixture used in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was 2:8:0.3 (v/v) and this solvent could be directly used as the mobile phase in HPLC separation without additional intermittent treatment as reported in literature. The extra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50% microwave power and 30 s irradiation at a solvent:sample ratio of 10 (mL/g)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advantageous. The repeatability test of extraction an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was satisfactory for the analysis of these polyphenol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