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显色法测定唾液酸含量的影响因素,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分析单糖和二糖、载体蛋白质、不同溶液及化学试剂对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比较加热时间、加入有机相后的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选用的不同单糖和二糖中,蔗糖对试验的影响最大,低中高浓度时吸光值分别为0.065、0.196、0.420;其次是核糖,3种浓度的吸光值分别为0.037、0.113、0.187;高浓度的半乳糖、葡萄糖和乳糖的吸光值在0.02左右,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低浓度时对试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N-乙酰甘露糖胺在低中高浓度时对结果均无影响。破伤风类毒素、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小牛血清白蛋白、白喉类毒素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在500μg/m L质量浓度时吸光值均在0.008以下。选用的不同溶液对试验均无影响。选用的化学试剂中乙醇、低浓度的碳二亚胺以及己二酰肼对试验结果均无干扰,丙酮和脱氧胆酸钠均会对试验造成较大影响。反应液的吸光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吸光值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第一小时内吸光值下降9%左右。结论在质控过程中,这些外源物质及操作过程对唾液酸含量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应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执行操作。  相似文献   
2.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素钠效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在室温条件下,以天青作显色剂,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素钠的效价。本法快速准确,测定浓度0—20u/ml,相对误差在±4%以内,标准偏差0.19,变异系数2.5‰,与羊血浆法测定结果相差±4u/ml以内。  相似文献   
3.
培养的人胃腺癌MGc 80-3细胞经过正丁酸钠处理7天后,生长抑制率达50.7%,约有90%的细胞形态发生分化,其超微结构亦有显著改变。而且,在染色体数目上,超二倍体细胞由对照组的78%增加到实验组的96%,超三倍体和超四倍体细胞则分别从6%和14%下降至2%。同时应用~3H-TdR放射自显影和福尔根细胞光度法测定未标记细胞(G_1期)DNA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而且在实验组的同一制片中,未分化细胞DNA含量平均为超六倍体值(DI=3.67和3.56),其中90%的细胞超过6C;分化细胞DNA含量则平均为近四倍体值(DI=2.03和1.99),其中近60%的细胞少于4C。两者差异统计显著,表明形态分化的人胃腺癌细胞的遗传物质含量明显减少,但这些细胞并非就是正常二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定量溶血法检测大鼠脾脏抗体生成细胞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分光光度定量溶血法检测大鼠脾抗体生成细胞活性的实验手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大鼠脾细胞经 DU-7HS 分光光度仪自动扫描,最佳吸收波长为413nm,且随免疫脾细胞量的增加(2×10~6—1×10~7),吸光度值相应提高,呈正相关(r=0.997);补体浓度(1:5—1:40稀释)呈负相关(r=-0.982);绵羊红细胞浓度则随加入量的增加(0.2%—1.0%),介导溶血反应明显上升。此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免疫功能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黄色素中栀子酚和栀子甙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生产的栀子黄色素主要成份是藏花素(Ⅰ)和藏花酸(Ⅱ),但也还有一些其他成份,主要有栀子酚(Ⅲ)和栀子甙(Ⅳ)等。从着色的作用来看栀子酚和栀子甙也显黄色, (Ⅰ)R:龙胆二糖 (Ⅱ)R=H但色价较差,而且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完全不同。藏花素、藏花酸对人体的肝有治疗保健作  相似文献   
6.
核糖核酸(RNA)与稀土铽离子在pH5.0~6.5条件下能形成具有较强荧光的络合物,其激发峰在288nm处,发射峰为494nm及545nm处.RNA在0.1~10mg/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6.0×10 ̄(-8)mol/L.腺苷酸,尿苷酸,胞苷酸对RNA的干扰比较小,因此可在其存在下选择性地测定RNA.  相似文献   
7.
采用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地区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并对照测定野生与人工栽培样品,结果人工栽培的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野生高。  相似文献   
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黄中胆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黄中胆酸的实验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流式细胞术,Feulgen显微分光光度法,荧光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正常人精子核DNA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所测得的精子核DNA相对含量稳定,变化范围小。同时用Feulgen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不育者精子核DNA相对含量。显示不育者精子核DNA相对含量高于正常人,提示精子核DNA核蛋白复合物异常可能是某些男性不育症的原因。此项研究为诊断男性不育症提供了新方法,在男性学精子核分子研究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方法观察大鼠胃G细胞、D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人参对胃G细胞、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活性的影响。用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了服用人参的G细胞、D细胞免疫反应阳性面积及光密度。检测结果表明,人参能使大鼠胃G细胞、D细胞增大,增加G细胞中胃泌素的含量和D细胞中生长抑素的含量。本文的结果提示,人参对大鼠胃G细胞和D细胞的形态及分泌活动有调节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