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3篇
  70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silicified Wenlockian (Silurian) bivalve fauna from MÖllbos, Gotland, is part of a life assemblage. The vast number of shells show unusual phenomena, e.g. shell repair, pearl and tumour formation, etc. A number of shells contain epibionts and bored, round holes. Presumptive predators of the bivalve community are discussed. Size-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most abundant species possibly reflects age classes. The fauna, comprising eleven species, is dominated by deposit-feeders (90 %). They exhibit niche diversification, including at least three different feeding levels within the sediment.  相似文献   
2.
竹溪县现有种子植物127科483属863种。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以温带成分占主导地位,占非世界分布属的64.83%,热带分布属则占29.39%,木本植物占种子植物总数的42.59%,主要植补类型计7个植补型组,10个植被型,49个联系。地处竹溪中南部的云雾溪是目前亚热带区域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多方面保护价值的综合区,建议辟为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棉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戈峰  丁岩钦 《生态学报》1996,16(3):225-231
为丰富生态系统的能流功能理论,开展以此为基础的生态调控,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测定了棉田初级生产者(棉株)、次级生产者(害虫、天敌)和土壤分解者的能流参数值,分析和比较了以棉株-害虫-天敌相互作用为中心,受人为干扰作用较大的棉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理和气象要素的春玉米生育期栅格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严昌荣  梅旭荣  杨建莹  翟治芬 《生态学报》2011,31(14):4056-4061
本文以黄河流域春玉米生育期和气象站点气象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各生育期和经度、纬度、海拔高度、降水、年均温、≥10℃积温和日照时数等影响因子的关系,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对各生育期空间栅格化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生育期空间拟合插值的统计检验说明春玉米“播种期”、“抽雄期”和“收获期”三个时期模拟效果最好,“拔节期”效果精度相对较好;(2)播种期基本满足从西南到东北延后的变化趋势,而拔节期、抽雄期和收获期基本上表现了从南北向中部、中部向东西两侧延后的现象。本研究得到的生育期与地理和气象要素之间的逐步回归方程,可为气候条件变化下作物生育期栅格化模拟试验以及农业生产应该采取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荒漠-绿洲过渡带是绿洲向沙漠系统的过渡地带,荒漠植物是绿洲扩展或荒漠化加速的缓冲器,土壤环境是影响植物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环境因素是整个过渡带演化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对阜康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植物群落实地调查,利用通用植物数量分析软件CANOCO 5.0中冗余度分析(RDA),探讨过渡带影响荒漠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指标的土壤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全N、全P和有机质是影响荒漠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驱动力因子,环境解释量累计达到69%,而总盐、p H和全K对荒漠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影响较弱;(2)4个土壤主要驱动力对荒漠植物群落数量特征重要性大小顺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全P;(3)荒漠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全P呈正相关,但与全N为负相关关系,揭示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全P是利于荒漠植物群落稳定的正驱动力,而全N为抑制荒漠植物生长的负驱动力。综上所述,土壤各因子的驱动力作用不尽相同,存在正、负差异,协同维护荒漠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is an important cushion plant hotspot.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cushion plants on the QTP is unknown, as are the factors that drive cushion plant distribution, limi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cushion species in the region.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spatial patterns of total cushion plant diversity (including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over the entire QTP and compared patterns of diversity of cushion plants with different typologies (i.e., compact vs. loose). We also examined how these patterns were related to climatic featur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uthern QTP hosts the highest total cushion plant richness, especially in the south-central Hengduan Mountains subregion. The total number of cushion species declines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Compact cushion plants exhibit similar patterns as the total cushion plant richness, whereas loose cushion plants show random distribution. Cushion plant phylogenetic diversity showed a similar pattern as that of the total cushion plant richness. In addition, cushion plant phylogenetic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clustered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QTP, whereas random or overdispersed in other areas. Climatic features represented by annual energy and water trends, seasonality and extre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ushion plant diversity patterns but limited effects on the phylogenetic community structure, suggesting that climatic features indee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ushion plants. Because cushion plants play vital roles in alpine ecosystems, our findings not only promot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of alpine cushion plant diversity but also provide an indispensable foundation for future studies on cushion plant functions and thus alpine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 in the entire QTP region.  相似文献   
7.
观察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梅毒患者男17例(73.9%),女6例(26.1%),男女比约为2.8∶1;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3.1岁。本组首发症状:麻痹性痴呆(7例)、精神异常(3例)、急性脑梗死(3例)、癫痫(2例)、脊髓病变(2例)、颅高压(2例)、周围神经损害(2例)、脑神经损害(1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23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呈阳性反应。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多表现为额叶、顶叶、颞叶、基底节等多发病变。本组患者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病情有显著改善2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各部位均可受累,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误诊率高,应早期诊断,诊断后应进行规范治疗,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亚热带常绿树种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是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而城市植物能吸附大气颗粒物,进而有效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为了深入探究不同树种叶表面特征与自身滞尘效益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浙江省三种常见城市绿化树种(青冈、冬青、红花檵木)为对象,采用重量法提取各样本在3个粒径上(8~100,2.5~8,0.45~2.5μm)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μg·cm~(-2)),并结合叶面积指数估测全株滞尘量。结果表明:三种供试植物叶片对颗粒物平均单位叶面积滞留量在30.4~63.7μg·cm~(-2)之间,而平均单木滞尘量每株在1.36-9.36 g之间。红花檵木因其叶表粗糙、具有绒毛等特征,对颗粒物(0.45~100μm)有最大的吸附能力(63.74±12.0μg·cm~(-2));对于大颗粒物(8~100μm)和细颗粒物(0.45~2.5μm),三种植物叶片均对其分别具有最大(40.9%~57.5%)、最小(15.6%~20.6%)的吸附能力;对于单木滞尘量,青冈因其具有较大叶面积指数等特征,对颗粒物总吸附效果更佳(每株9.36g)。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化树种对减缓大气颗粒物污染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选择皇甫川流域人工松树林、人工杨树林、人工锦鸡儿灌木林、人工沙打旺草地和撂荒地等不同水土治理措施植被为采样地,以耕作农田为对照,研究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对不同水土治理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4 747只,隶属于5门7纲10类。优势类群为线虫,占群落总个体数的比例为95.53%,常见类群为螨类和弹尾类。不同水土治理措施样地中,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较农田有提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 >0.05);螨类和弹尾类个体数显著提高(P<0.05);线虫个体数在人工沙打旺草地中显著高于农田(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表聚性较农田增强,并以地表凋落物覆盖显著的人工林最为明显。RDA分析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螨类和弹尾类个体数与凋落物厚度、树(草)高和土壤有机质的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研究地区采取的几种水土治理植被均有利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相比较,地表凋落物层显著的人工松树林、人工杨树林更加有益于螨类和弹尾类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转导素?茁1X连锁受体蛋白1( TBL1XR1)和无机焦磷酸酶(PPAl)的表达及二者与临床病例参数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入住我院的并进行手术切除的8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8例组织样本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TBL1XR1和PPAl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TBL1XR1和PPAl表达情况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随访至2019年9月,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BL1XR1和PPAl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BL1XR1高表达率为48.86%(43/88),TBL1XR1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BL1XR1高表达的患者具有相对较差的预后。PPAl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40.91%(36/88),同样的PPAl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结果分析表明PPAl高表达的患者具有相对较短的预后生存期。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样本中TBL1XR1和PPAl均存在表达,并且二者的表达情况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生存紧密相关,TBL1XR1和PPAl的过表达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不利预后因素,或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