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8篇
  免费   2330篇
  国内免费   6710篇
  23538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737篇
  2022年   863篇
  2021年   954篇
  2020年   906篇
  2019年   738篇
  2018年   611篇
  2017年   701篇
  2016年   718篇
  2015年   762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918篇
  2012年   1068篇
  2011年   1243篇
  2010年   1073篇
  2009年   1102篇
  2008年   1188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926篇
  2005年   901篇
  2004年   853篇
  2003年   656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562篇
  2000年   461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β-内啡肽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0例无疼痛主诉的患者电针前后侧脑室脑脊液中B-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B-EPIS)的含量,其中6例用弹簧棒测定了痛阈和耐痛阈。结果表明,每 ml 脑脊液中β-EPIS 的含量比针前增加126.7 fmol/ml(P<0.02),病人的痛阈比针前升高29.5%,耐痛阈升高28.1%(P<0.05)。β-EPIS 含量的增加量与痛阈、耐痛阈的升高值呈直线相关,r_1=0.776,r_2=0.741(P<0.05)。表明电针能促使脑内释放β-内啡肽,释放增加的β-内啡肽参与镇痛作用,这可能是电针镇痛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3.
本工作通过测定大鼠血清、胰腺灌流液以及肤腺组织中胰岛素含量,观察生长抑素(SS)对链佐霉素(STZ)诱发的实验性糖尿病的作用。结果如下: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后10min,再向腹腔注射链佐霉素(35mg/kg),24h 后大鼠血清胰岛素浓度明显降低。胰腺组织匀浆中的胰岛素含量也明显减少。如若在注射链佐霉素前10min 皮下注射生长抑素,则可有效地防止上述两项指标的改变,(NS STZ)和(SS STZ)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单独注射生长抑素,24h 后血清胰岛素及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含量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用分离的大鼠胰腺作体外灌流,观察到:NS STZ 组大鼠灌流胰腺对19.7mmol/L 的高浓度葡萄糖刺激无胰岛素释放反应,而 SS STZ 组大鼠的胰腺对高浓度葡萄糖有反应性,刺激后出现胰岛素分泌峰。上述结果表明,SS(30μg/kg)预防性注射可以防止 STZ 引起的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作者合成了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葡聚糖,以此为载体,用CNBr活化其剩余羟基,固定化了葡萄糖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就离子型载体对固定化酶的蛋白载量、最适pH和热稳定性等的影响做了考察。发现固定化酶的蛋白载量不仅与载体的电性质有关,也与酶分子自身的电性质有关。当载体电性质与酶蛋白电性质相反时,固定化酶的蛋白载量增加,热稳定性提高、载体电性质与酶蛋白电性质相同时,固定化酶的蛋白载量不变或下降,其热稳定性不变。作者还发现当离子型载体孔度和体系缓冲液浓度一定时,酶分子能否进入多孔性载体内部,对其最适pH是否变化影响极大。若酶分子仅被连接在载体的外表层,其最适pH不发生变化,反之亦然。作者还观察到当多糖类载体引入氨基或羧基后,大大增强了其抵抗微生物侵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β-内啡肽(β-EP)mRNA打点杂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放免测定研究了冷适应SD雄性大鼠垂体、下丘脑、淋巴细胞(LC)和血浆β-EP及其mRNA的变化,结果为:(1)冷暴一周时垂体β-EP mRNA明显增加,从而激活细胞免疫功能。(2)免疫中枢下丘脑和LC β-EP mRNA在冷适应建立(冷暴二周)时增加。(3)血浆β-EP从冷暴二周起持续增加,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虽然LC和血浆β-EP产物增加,但是垂体β-EP mRNA量从冷暴二周起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很可能是通过LC-垂体-下丘脑轴,信息反馈到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人尿中3-甲基组氨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甲基组氨酸(3-methylhistidine,3-MH)含量的测定,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肌肉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代谢变化,3-MH是人体肌纤维蛋白中的特异氨基酸,全身的3-MH有90%集中在骨骼肌中,3-MH来源于肌纤维蛋白中特定位置上组氨酸的甲基  相似文献   
7.
8.
Steven A.Rosenberg在1985年12月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采用Cetus公司重组IL-2(连锁-2)所进行的适应免疫疗法临床实验结果,对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的25个晚期癌症(黑色素紫瘤、肠癌等等)患者,施以适应免疫疗法,注射IL-2,癌体积缩小了一半以上的11人(其中1人的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3H-5-羟色胺作示踪,由大鼠侧脑室注入后用冰冻微观放射自显影和组织固定微观放射自显影平行探讨了针刺镇痛时中脑导水管壁及周围灰质部位5-羟色胺的含量定位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当电针达到镇痛时,在中脑导水管壁及周围灰质部位~3H-5-羟色胺的放射自显影象都呈明显增高,这表明在针刺镇痛条件下,~3H-5-羟色胺可迅速被中脑导水管壁及周围灰质部位摄取和储存,从而提示上述部位与针刺镇痛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外源蜕皮激素对蓖麻蚕蛹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定义  郭郛 《昆虫学报》1985,(4):357-361
本文报道蓖麻蚕蛹在室温28℃下的卵巢发育过程,以及外源20-羟基蜕皮酮对蚕蛹发育的影响。正常蛹在任何发育期内注射20-羟基蜕皮酮后,全部仍羽化成蛾,但蛹期延长约1至4天。无脑蛹经注射后出现蛹——蛾的变态,发育情况因剂量而不同:注射0.1微克后约有半数蛹发育成蛾;注射2微克羽化率较高,卵巢管的发育也最好;4微克或更高的注射量能使全部蛹发育成蛾,但卵巢管多少有些不正常。注射量超过5微克时,蛾体较小,颜色浅黄,没有或只有很少的鳞片。蛹的发育天数随剂量的增大而减少。经外源20-羟基蜕皮酮处理后,无论是有脑蛾或是无脑蛾的卵粒都明显地比正常蛾的卵粒大。当超过一定的注射量时,注射量越大,蚕蛾的自动蜕壳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