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命世界》2010,(9):77-77
<正>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近日提取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乃伊"冰人奥兹"的DNA,并对其进行解码。科学家希望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找到"冰人奥兹"的后代  相似文献   
2.
运用 PCR 法扩增湛江沿海海域7种龙虾的线粒体 CO玉和 Cyt b 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以分析7种龙虾的分子系统关系.从 7种龙虾中扩增到的 CO玉基因片段长度均为650 bp,共存在224个核苷酸位点变异,变异率为35.22%,简约信息位点161个;扩增到的 Cyt b 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36 bp,共存在148个核苷酸位点变异,变异率为29.48%,简约信息位点66个.所有的扩增序列中,没有发现碱基的缺失以及插入,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且碱基替换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3位.以帝加洛真龙虾(Palinurus delagoae)、普通真龙虾(Palinurus elephas)、吉氏真龙虾(Palinurus gilchristi)为外群,对 CO玉和 Cyt b 两个基因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P)和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 BI)构建龙虾类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日本龙虾和密毛龙虾亲缘关系比较近,而其它5种龙虾与真龙虾属的3种关系较近,与传统的分类存在一定分歧.  相似文献   
3.
如何识别龙虾、螯虾与La蛄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生物学通报》2003,38(2):31-32
目前市场上 ,常将螯虾称作龙虾 ,有时又将螯虫剌蛄虾误认为是龙虾 ,商品名称常相混淆 ,现将三者的区别扼要介绍如下 :1 龙虾 (Panulirus)龙虾是海产虾类 ,生活在温暖的海洋中 ,是当今虾类中最大的一类。最大个体长达 36~ 4 0 cm,一般长为16~ 2 0 cm,体重在 0 .5 kg左右 ,最大的可达 4~ 5 kg。龙虾是爬行虾类 ,头胸甲略呈圆筒状而坚硬 ,腹部扁平 ,腹甲背面光滑 ,每一腹节中间各有一横沟 ,额区前缘两侧各具有 1枚特别大的棘刺 ,头胸甲和第 2触角表面有许多短粗而尖锐的棘刺。有步足 5对 ,第 2触角超过体长 ,当第 2触角和 5对粗壮的步足伸…  相似文献   
4.
龙虾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结构中的氢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是一种具有别构作用的寡聚酶。根据X射线晶体学研究得到的中国南海龙虾P.versicolorholo-GAPDH高分辩率三维结构显示复杂的氢键结构,对各种类型氢键的分布和几何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个寡聚蛋白氢键的特性总体上与单体蛋白类似。几乎所有位于亚基间界面的极性侧链都能形成氢键,并满足能量上有利的几何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东方扁虾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研究了东方扁虾(Thenus orientalis)精子的形态和结构。精子由核、膜复合物区和顶体区3部分组成。核内含非浓缩的染色质、微管及细纤维丝,外被核膜;5~6条辐射臂自核部位伸出,臂内充满微管。膜复合物区位于核与顶体之间,由许多膜片层结构及其衍生的囊泡共同组成。顶体区由顶体囊和围顶体物质组成,顶体结构复杂,由顶体帽、内顶体物质和外顶体物质等构成;围顶体物质呈细颗粒状,主要分布于顶体囊  相似文献   
6.
封面图说     
<正>东海舟山海域——舟山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省北部,属东海海域。其陆地面积12410公顷,大小岛屿有1300多个,其中舟山本岛面积为4720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8%,为中国第四大岛。舟山群岛岛礁众多,星罗棋布,约相当于中国海岛总数的20%。舟山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也是世界著名四大渔场之一。舟山的黄鱼、带  相似文献   
7.
气相扩散共晶生长法培养出P.versicolor龙虾肌ATP-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ATP-GAPDH)的晶体。用同步辐射X光源-磷光储屏-Weissenberg照相机系统收集了一套2.0分辨率的衍射数据。用同晶差值傅立叶法解析了其结构。精化后的结构模型最终R因子为0.197,与标准键长、键角的均方根偏差为0.016°和3.20°。PvATP-GAPDH结构总体上和Pvapo-GAPDH相似。ATP分子的占有率较低,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无序性,提示ATP与酶蛋白结合的稳定性较低,表明NAD+的尼克酰胺核苷部分与蛋白质分子的作用在辅酶与蛋白质的稳定结合中起关键作用。ATP-GAPDH中每个亚基只有一个磷酸结合位点(Pi)。认为无机磷酸结合位点Pi的形成不依赖于NAD+,而底物磷酸结合位点PS的形成则依赖于NAD+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独龙虾脊兰(兰科)的合格发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补充拉丁文描述和指定模式,本文合格发表了独龙虾脊兰Calanthe dulongensis H. Li, R. Li & Z. L. Dao。该种因其唇瓣中裂片上有3个具短柄的金黄色球状附属物而有别于本属的其他类群。本种在体态上与疏花虾脊兰C. henryi Rolfe和车前虾脊兰C. plantaginea Lindl.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种的根状茎明显,花瓣倒卵状披针形 ,中萼片无毛;本种在体态上也与三褶虾脊兰C. triplicata (Willem.) Ames相近,区别在于本种的唇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蜕壳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科  梁华芳  张志  温崇庆 《生态学报》2017,37(18):5973-5980
波纹龙虾是热带和亚热带重要经济虾类,养殖潜力巨大。本文进行温度渐变和骤变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影响试验,以确定存活和摄食的水温范围;进行了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2、25、28、31、34℃)对其存活率、饵料用效率、蜕壳和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以确定最适养殖水温,试验时间90 d。结果表明:波纹龙虾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3—36℃,适宜温度为20—30℃。在温度22—31℃范围内,波纹龙虾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在28℃达到最大值,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温度显著影响波纹龙虾对鲜活饵料的利用效率,饵料系数最高的是31℃组,为6.43±0.28;28℃组的波纹龙虾饵料系数最低,为5.75±0.70,与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波纹龙虾的蜕壳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31℃组周期最短(16.7 d),22℃蜕壳周期最长(18.8 d),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波纹龙虾养殖水温宜控制在28℃。  相似文献   
10.
This investigation reports the nan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hallow water shrimp exoskeleton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30 ℃ to 80 ℃ measured using nanoindentation experimen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easurements suggest that the shrimp exoskeleton has the Bouligand structure in its layers, a key characteristic of the crustaceans. The thickness of the layers and packing density a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obsters and crabs reported earlier in the lit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high temperatures are determined using micro materials nanoindentation test set up combined with the hot stage. The properties measured during nanoindentation test are corrected for the creep and thermal drift during the experiments. The reduced modulus values are found to be around 28 GPa at 30 ℃ that reduces to approximately 24 GPa at 80 ℃. The hardness values also decrease from 1.6 GPa at 30 ℃ to around 1.2 GPa at 80 ℃. The indentation size effect is found to be absent at all temperatures. Creep mechanisms of polymers like materials and its temperature dependence are discussed to give more insight into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