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盐城黑紫鸥(Larus saundersi)繁殖微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1年春夏对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的繁殖微生境进行了调查,黑嘴鸥的繁殖生境包括碱蓬群落(Suaeda glauca)、獐毛群落(Aeluropus littoralis)和大米草群落(Spartina anglica),通过生境可获得性与可利用性分析,得知黑嘴鸥营巢对碱蓬生境具有正选择性,对獐毛和大米草生境具有负选择性。对繁殖微生境选择研究的结果表明,黑嘴鸥繁殖微生境具有以下特征:植被高度5~25cm,植被盖度20%~60%,底栖生物量大于300g/m^2,距水源距离500~1000m,距人类活动干扰距离大于500m,滩涂开发和人为活动是影响盐城地区黑嘴鸥繁殖微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对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嘴鸥仅在我国沿海地区繁殖,迄今共发现  相似文献   
3.
滦河口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繁殖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嘴鸥仅在我国沿海地区繁殖,迄今共发现4个繁殖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滦河口是其中之一。1995~1997年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滦河口黑嘴鸥繁殖群体目前呈下降趋势,原因是黑嘴鸥繁殖地湿地的生境改变及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滦河口黑嘴鸥繁殖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嘴鸥仅在我国沿海地区繁殖,迄今共发现4个繁殖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滦河口是其中之一。1995 ̄1997年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滦河口黑嘴鸥繁殖群体目前呈下降趋势,原因是黑嘴鸥繁殖地湿地的生境改变及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模式与种群生存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2008年6月份,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使用特定编码的彩色旗标,共标记2820只。其中成鸟31只,幼鸟2789只。根据23个越冬地点2729条彩色旗标的重见记录,推测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向东迁徙至韩国西南沿海及日本西部沿海越冬;另一条向南迁徙至我国天津以南的东部沿海,包括台湾西部沿海越冬。依据1996-2007年双台河口标记的黑嘴鸥幼鸟当年在日本西部沿海重见记录,计算12a间其相对生存率为(7.77±4.00)%(1.67%-14.89%)。其中1997、2001、2004、2006和2007年的相对生存率均低于平均水平,特别是2006年达到12年来的最低值(1.67%)。采用MARK软件中的Cormack-Jolly-Seber(CJS)模型,估计黑嘴鸥亚成体和成体的年生存率分别为0.613±0.058和0.746±0.042,重见率分别为0.897±0.04和0.799±0.053。亚成体较成体的重见率高,可能与亚成体到达越冬地相对比较集群有关。同时建议开展更多的彩色旗标观察活动,便于进一步了解同一越冬地中不同年龄段黑嘴鸥的移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黑嘴茑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7-1991年笔者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对黑嘴鸥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黑嘴鸥于每年4月中旬迁来,9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5个多月。繁殖期间,黑嘴鸥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集群营地面巢,雌雄鸟共同筑巢,一般一天即可完成;5月10日前后进入产卵期,窝孵以3枚为主,孵化期约21天;雏鸥为半早成鸟,约40天即可飞翔,雏鸥为半早成鸟,约40天即可飞翔,身体量度也近似于成鸟,繁殖种群为1000余只。  相似文献   
7.
江苏盐城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繁殖微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1年春夏对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的繁殖微生境进行了调查。黑嘴鸥的繁殖生境包括碱蓬群落(Suaeda glauca)、獐毛群落(Aeluropus littoralis)和大米草群落(Spartina anglica)。通过生境可获得性与可利用性分析,得知黑嘴鸥营巢对碱蓬生境具有正选择性,对獐毛和大米草生境具有负选择性。对繁殖微生境选择研究的结果表明, 黑嘴鸥繁殖微生境具有以下特征:植被高度5~25 cm,植被盖度20%~60%,底栖生物量大于300 g/m2,距水源距离500~1000 m,距人类活动干扰距离大于500 m。滩涂开发和人为活动是影响盐城地区黑嘴鸥繁殖微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对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盐城黑嘴鸥的繁殖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红星  楚国忠  侯韵秋 《生态学报》2002,22(7):999-1004
对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觅食地和营巢地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调查,黑嘴鸥繁殖觅食地有盐田,碱蓬滩,草滩,水产品养殖塘,农田,泥质滩涂及河口港汊7种类型,生境选择的结果表明黑嘴鸥对碱蓬滩涂和泥质滩涂都有正选择性,对农田和河口港汊具有负选择性,繁殖前期对养殖塘具有正选择性,不同繁殖时期黑嘴鸥对碱蓬滩和养殖塘的利用情况变化最明显,两年中,黑嘴鸥对河口港汊的利用情况稳定,黑嘴鸥营巢地有獐毛滩,碱蓬滩和大米草滩3种类型,其中碱蓬滩是其主要营巢栖息地,对巢址选择因子的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黑嘴鸥巢址选择的因子主要有4类,依次为:植被盖度和群集度,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底栖生物量及距水源距离,其贡献率分别为26.23%,20.55%,14.82%,14.02%。  相似文献   
9.
利用Arcview GIS对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2007年黑嘴鸥的巢址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江苏盐城沿海黑嘴鸥种群数量维持在1000只左右,多年平均为954只±161.26只,但由于滩涂围垦和开发,其营巢地主要集中在核心区,种群数量占整个种群数量的85.24%±7.00%。地点尺度上,中路港巢区的多年平均面积为153.19hm2±112.09hm2,三里闸巢区的多年平均面积为62.60hm2±66.41hm2;两个巢区的质心总体上均向东南方向偏移,中路港巢区与潮沟大泗洋子距离以及三里闸巢区与潮沟大流水距离均呈现减小趋势;但同一巢区不同年份的重叠面积、密度和质心均不尽相同。影响黑嘴鸥巢区时空变化的因素包括年际间降雨量、潮水的入侵、植被演替等自然因素,同时还包括无序开发利用滩涂生物资源、拾捡鸟蛋、人为改变滩涂水动力等人为因素。鉴于此,提出了江苏盐城沿海黑嘴鸥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黑嘴鸥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7-1991年笔者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对黑嘴鸥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黑嘴鸥于每年4月中旬迁来,9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5个多月。繁殖期间,黑嘴鸥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集群营地面巢,雌雄鸟共同筑巢,一般一天即可完成;5月10日前后进入产卵期,窝卵以3枚为主,孵化期约21天;雏鸥为半早成鸟,约40天即可飞翔,身体量度也近似于成鸟,繁殖种群为1000余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