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鹤山亚热带丘陵人工林群落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低丘红壤区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建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方低丘红壤区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建造研究徐盛荣,吴珊眉,李辉信(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210014)ModelingofArtificialComplexEcosysteminLow-hillyRedSoilRegionofSouthCbina¥.XuShengrong;WuShanmei;LiHuixin(DepartmentofSoilScienceandAgriculturalChemistry,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2):39—40.Thispaperresearchesintothemodelingofartificialcomplexecosystemincorporatingcrop,fruit,forestandanimalhusbandrywithinacatchmentarea,whichisabasicunitoflowhillyregioninsouthChina.Themodelproducessignificantandcomprehensiveprofits.Fi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黄土地层中的哺乳动物群及在磁性地层中的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中国黄土地层中有确切层位的哺乳动物化石记录,并进行了生物地层学与磁性地层学对比,将黄土地层中的动物化石归纳成如下哺乳动物群:早更新世(2.50─0.73Ma):午城动物群(2.50─1.20Ma)、公王岭动物群(1.20─1.10Ma)和阳郭动物群(1.10─0.90Ma)、中更新世(0.73─0.13Ma):陈家窝子动物群(0.73─0.40Ma);晚更新世(0.13─0.01Ma):柔远─靖远动物群(0.13─0.01Ma);全新世(0.01Ma─Rec):半坡动物群。结果表明:早更新世许多森林习性的化石动物虽然反映出气候较第三纪的寒冷,但比后期温暖湿润。中更新世出现了较多的草原、干旱草原习性的动物,气候更为寒冷干旱,森林逐渐减少或消失,草原或干旱草原得到发展;晚更新世出现的沙鼠、跳鼠等动物,表明气候更加寒冷、干旱,部分地区甚至沙化。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改土培肥增产技术措施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改土培肥增产技术措施体系刘东海赵廷宁(宁夏西吉县农业局756200)(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赵国杰(宁夏西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756200)TechniquesofSoilImprovementandYieldIn...  相似文献   
5.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以2年生盆栽山杏为材料,应用CIRAS-2型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8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山杏光合作用的CO2响应过程,并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CO2响应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了山杏光合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山杏CO2响应过程对土壤水分有明显的阈值响应特征.维持山杏叶片较高的光合速率(Pn)和羧化效率(CE)的土壤相对含水量(RWC)在46.3%~81.9%,在此水分范围内,光合作用没有发生明显的CO2饱和抑制现象;当RWC超出此范围,土壤水分升高或降低均明显降低山杏叶片的光合能力(Pn max)、CE和CO2饱和点(CSP).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3个模型对山杏CO2响应数据的模拟效果有明显差别.在46.3%~81.9%土壤水分范围内,3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山杏CO2响应过程及其特征参数CE、CO2补偿点(Γ)和光呼吸速率(Rp),其拟合精度均表现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指数方程>直角双曲线模型;当土壤水分含量过高(RWC>81.9%)或过低(RWC<46.3%)时,只有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山杏CO2响应过程及其特征参数.RWC在46.3%~81.9%范围内,山杏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与传统直角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方程相比,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2019-2020年,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龙门至壶口段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136件,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地层剖面上。康家岭地点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底部的洪积碎屑层,时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早期。苏家岭地点有1件石制品出自MIS3阶段弱古土壤层之下的洪积碎屑层,光释光年龄为距今7.2±0.7万年。其余大部分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层,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晚期,其中凉泉沟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地层光释光年龄大于距今5万年。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主要为砾石,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此外还有少量燧石、细砂岩和硅质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个体大小以中小型为主。石核和石片以自然台面者为主,剥片主要采用硬锤锤击法直接剥片,少量应用砸击法。石器有中小型的刮削器、凹缺器和大型的砍砸器,均属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产品。本次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进一步扩大了晋陕峡谷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有助于后续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采自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地层中的蜗牛化石,经鉴定有12种和1待定种,隶属于6科7属。依据现生蜗牛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地理分布相比较,划分蜗牛化石2个组合,即琥珀螺Sucinea属组合和华蜗牛Cathaica属组合及其所反映的生态环境,讨论了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8.
江淮丘陵地区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油2稻轮作试验表明, 油菜种植期间, 耕层土壤硫主要来源于耕层以下土层的补给, 其次是大气干湿沉降;该时期耕层土壤硫输出主要是油菜吸收, 其次是淋失.油菜种植期间耕层土壤硫输入量小于输出, 导致耕层土壤硫库下降8.76kg·hm-2, 22%来自无机硫库的下降.水稻种植期间, 耕层土壤硫输入主要来自灌溉水, 其次是底土层的补给和大气干湿沉降;而硫输出主要是淋失, 其次是水稻吸收.耕层土壤硫输入量大于输出, 导致耕层土壤硫库增加18.69kg·hm-2, 18%来自无机硫库的增加.全年油2稻轮作期间耕层土壤硫输入量大于输出, 导致耕层土壤硫库增加9.93kg·hm-2, 13%来自无机硫库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相互胁迫、动态演进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了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长武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度模型分析了1949-2008年长武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规律.结果表明:1949-2008年,长武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粗放式传统农业阶段-农业机械化进程阶段-前现代化农业协调发展阶段"3个历史时期,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效应基本吻合,系统耦合在"协调发展"和"极限发展"间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急剧变化过程.1955-1961年、1984-1992年,长武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处于极限化耦合态势;1962-1965年、1981-1983年,为纠正前阶段宏观政策后的快速过渡期;1949-1954年、1966-1980年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经过螺旋式发展,进入高水平协调发展阶段.目前,长武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有突破协调发展水平,并向极限化发展的潜在危险.良好的农业政策和外部环境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协调发展的水平上稳定发展,反之,容易出现系统相悖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苗芳  杜华栋  秦翠萍  焦菊英 《生态学杂志》2012,23(10):2655-2665
采用叶表皮临时装片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壤侵蚀环境沟间地、沟谷地和沟间人工刺槐林地6种抗侵蚀植物叶表皮组成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沟间地抗侵蚀植物叶的上表皮气孔开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器长宽比可塑性、气孔器面积可塑性、表皮毛〖JP2〗密度和表皮细胞密度分别比沟谷地提高93.8%、66.8%、17.9%、36.4%、42.3%、199.4%和46.5%,下表皮分别提高90.4%、76.6%、9.8%、47.1%、43.9%、98.2%和50.1%;沟间人工刺槐林地叶上表皮各形态指标分别比沟谷地提高66.7%、20.5%、11.9%、37.9%、19.8%、113.1%和10.8%,叶下表皮分别提高106.7%、45.8%、11.9%、41.3%、21.2%、52.2%和28.1%.沟间地植物叶上、下叶表皮毛长度分别比沟谷地缩短58.8%和29.7%,表皮细胞面积分别比沟谷地减少40.3%和37.0%.沟间人工刺槐林地叶上、下表皮毛长度分别比沟谷地缩短25.0%和23.6%,表皮细胞面积分别比沟谷地减少22.2%和19.2%.抗侵蚀植物通过增加叶表皮气孔开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器长宽比可塑性、气孔器面积可塑性、表皮毛密度、表皮细胞密度和减少表皮毛长度、表皮细胞面积来适应较强的土壤侵蚀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