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8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掌楸雌配子体败育对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胚珠和雌配子体败育是限制鹅掌楸生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东部和西部鹅掌楸种群在雌配子体发育的各阶段上的败育程度有差异,以西部种群的发育较好。西部分布区较合适的生境促进了胚囊的发育,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可以活化珠心细胞输送营养物质供给雌配子体发育,提高受精和结籽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鹅掌楸属花粉的超微结构研究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相似文献   
3.
鹅掌楸属植物的多糖壁前体和花粉管的生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描述了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花粉在异已柱头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期间多糖壁前体的发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1、多糖壁前体在形态上有P-粒子(Polysaccharideparticles),被膜小泡(coatedvesicle)和小泡(vesicle)三种。2、P-粒子于单核花粉期已经发生,至花粉管延伸期为发生高峰。多糖壁前体是在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的相继、连续作用下,由淀粉质体、蛋白体和脂滴降解形成.3、P-粒子的形态随不同发育时期而变化,早期为成群的电子透明小泡,或为蛋白质束缚的挤压成多面体形,后期为内含颗粒或微纤丝的无被膜粒子或具刺被膜粒子。4、P-粒子移至管端.或融合或单个通过周质内质网(CER),释放内容物参与管端壁的形成,被膜小池和小泡移至花粉管次顶端区向质膜外分泌,参与花粉管壁内层的形成,或移至管端,提供膜片。最后讨论了亲和性与超微结构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其卫  李火根 《遗传》2010,32(2):183-188
揭示不同交配类型与子代遗传多样性的关系, 对于林木杂交育种及种子园管理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选取来自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及杂交鹅掌楸的16个交配亲本, 共组配14个杂交组合, 分属5种交配类型, 分别为种间杂交、种内交配、多父本混合授粉、回交、以及自交。每个交配组合随机抽取30个子代, 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各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16个交配亲本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 总体上, 鹅掌楸交配子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5种交配类型子代群体中, 遗传多样性水平由高至低的趋势为: 多父本混合授粉子代、种间交配子代、杂种F1与亲本的回交子代、种内交配子代, 自交子代。子代遗传多样性与亲本间遗传距离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大, 则子代遗传多样性高。相同亲本正反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鹅掌楸种子和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用控制授粉、软 X-射线法、常规石蜡制片法和荧光检测等手段,研究了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胚胎发育和控制授粉与结籽率的相关性。控制授粉后2小时花粉萌发,6小时萌发率最高,柱头可授期持续30小时左右。花粉管借助于柱头毛之间的分泌物进入柱头沟,经花柱沟、珠孔塞和珠心冠原进入胚囊,行珠孔受精。授粉后2周,胚乳为2至3细胞厚的狭组织;第6周,胚乳充满胚囊腔,珠心随之解体殆尽;第7到8周,球形胚、心形胚发生;第14到16周,子叶形成;第22周种子或熟,胚乳丰富。单株自然授粉结籽率不足1%。控制授粉后,单个聚合果的最高结籽率可达39%,9个聚合果的平均结籽率为17.7%。  相似文献   
6.
利用纳米材料介导的药物靶向治疗和动物细胞转基因等相关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植物因存在细胞壁的障碍,无论原位还是离体细胞培养条件下,利用纳米技术进行基因转移均存在很大难度.因此设想,如通过纳米颗粒材料物理尺寸的改变和表面化学修饰,能改变纳米颗粒与植物细胞壁界面上的生物物理或生物化学特征,从而有利于纳米颗粒材料穿越植物细胞壁进入植物细胞,将对推动纳米技术在植物转基因领域中的应用产生重要意义.根据以上设想,研究了不同的共孵育时间和温度等条件下,杂交鹅掌楸的胚性悬浮细胞与经不同表面化学修饰的CdSe/ZnS纳米颗粒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细胞生物学特征,以及CdSe/ZnS量子点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在共孵育后3h以内,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经表面后修饰带正电荷的CdSe/ZnS纳米颗粒.同时,胞吞进入细胞内部的表面携带正电荷的CdSe/ZnS纳米颗粒的量明显与共培养时间、温度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表明它们可以通过细胞的液相胞吞作用进入杂交鹅掌楸细胞内,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而表面带负电荷的CdSe/ZnS纳米颗粒则主要聚集在细胞外壁附近.在培养溶液中添加20%(质量比)聚乙二醇,可进一步提高鹅掌楸细胞胞吞CdSe/ZnS纳米颗粒的量和减轻CdSe/ZnS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本研究表明,以表面携带正电荷的CdSe/ZnS量子点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在植物悬浮细胞的转基因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个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tulipifera)无性系扦插苗对土壤Pb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Pb胁迫能抑制杂交鹅掌楸无性系扦插苗生长,使叶片失绿变黄、根系活力下降,且1.0mg·g-1Pb胁迫的抑制效果更明显。随Pb胁迫时间的延长,4个杂交鹅掌楸无性系扦插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持续增加,胁迫结束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45~1.92倍和2.23~3.23倍。叶片的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整个Pb胁迫过程中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无性系的SOD活性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随着Pb浓度的增加,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扦插苗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各异。比较发现,无性系NE60对Pb胁迫的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从豆科植物白皮锦鸡儿(Caragana leucophloea Pojark.)地上部分分离到3个酚类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鉴定为鹅掌楸苷(1)、香草酸(2)和绿原酸(3)。化合物1和2表现出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为8.11~22.88μg/m L。2和3则表现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对稻瘟菌孢子萌发的IC50值分别为105.04μg/m L和32.26μg/m L,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的IC50值为108.45μg/m L和45.26μg/m L。2和3对秀丽隐杆线虫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当处理线虫48 h时,IC50值分别为46.57μg/m L和55.17μg/m L。此外,2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67.96μg/m L;对Fe2+表现出一定的螯合能力,IC50值为93.59μg/m L。上述酚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皮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鹅掌楸苗期动态生命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道了鹅掌楸在苗圃播种后的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根据定期观察数据编制了苗期动态生命表。结果表明,4个种源的出苗率都很低(1.64%~3.05%),比其各自的饱满种子率低得多;天然种源的出苗率高于栽培的种源,但前者的出苗数占饱满种子数的比例却低于后者。至一个生长季以后,幼苗存活率仅占出苗数的16%~27%,而黄山种源与庐山种源的交配后代则高达60%,明显地高于其亲本和其它种源。种子大小对于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没有直接影响。最后讨论了遗传因素和生存环境对幼苗存活的影响,并认为种子和幼苗适合度低是鹅掌楸致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与亲本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杂种鹅掌楸及其亲本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为材料,研究花粉形状及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杂种与亲本间花粉壁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可作为种间及杂种与亲本的识别与区分的依据.从杂种鹅掌楸与双亲的花粉壁的纹饰的遗传关系来看,前者花粉壁表面皱疣状隆起的纹饰表明,北美鹅掌楸花粉壁纹饰特征在杂种鹅掌楸中得到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