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6篇
  5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实践证明双层滑动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是疗效较好的内固定方法。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24具湿润新鲜尸体股骨进行力学试验。测定了骨折固定部位的应力、应变、位移的分布,证明了这种固定方法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从载荷、应力、位移等一系列曲线表明它的松动、移位,钉板断裂很少发生,它能促进新骨生长和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LP)与半肩关节置换(semi-shoulder arthroplasty,SSA)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8例,女性43例,年龄60~84岁,平均69.3岁。其中采用LP治疗者40例,采用SSA治疗者2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Neer评分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12~20个月)。LP组手术时间(105.6±20.4 min vs 80.6±18.2 min,t=2.650,P=0.01)多于SSA组,两组在手术出血量(188.5±25.2 ml vs 200.5±31.6 m L,t=1.666,P=0.1)、Neer评分优良率(92.5%vs 90.5%,X2=0.075,P=0.784)和并发症发生率(4.8%vs12.5%,X2=1.351,P=0.245)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治疗上,SSA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优良率与LP相似,临床应根据病情及需要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的下颌骨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方法:对于52例不同类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口外或口内切口及相应的固定方法。结果:52例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51例咬合关系恢复到伤前咬合关系,1例出现咬合关系不良,X线检查骨折线队位良好。结论:对于不同部位的下颌骨骨折应采用相应的手术切口及固定方法,以获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40例)和短节段内固定组(44例)。短节段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伤椎置钉组采用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沿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指标、脊髓损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置钉组的伤椎前沿高度比明显高于短节段内固定组,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低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pNF-H、NSE、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并且不会增加脊髓损伤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8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按Harris评分进行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Harris评分总优良率达到90.8%,无1例出现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与分析对于多发性四肢骨折所致的失血性休克应采取的最有效急救措施,以提高急救水平,并为今后的急救策略作出明确的指导.方法:通过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6月、接诊的121位、因多发性四肢骨折而致的失血性休克伤员的救治,进行分析,总结出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和应遵循的规章制度.结果:121例伤员中,经急救处理后,存活118例,死亡3例,总体存活率97.5%.结论:我们采用止血、支持呼吸与循环、观测生命体征、判断伤情、简单外固定伤肢、补液、输血、处理重要脏器损伤等一系列有效的、综合性的急救措施,平时完善医疗工作制度、经常性地进行急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能有效地降低多发性四肢骨折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扫描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观察组(125例),对照组患者行髋关节X线正位扫描,观察组行髋关节正位64排螺旋CT扫描,两组均根据扫描结果进行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内固定手术后2年的股骨头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结果:两组行骨折内固定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对照组股骨头坏死5例(22.73%),骨不连6例(27.27%);观察组股骨头坏死1例(3.70%),骨不连1例(3.70%),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能够全面、准确显示股骨颈骨折的损伤情况,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修复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研究组给予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均获得改善,且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方案。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治疗9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男56例,女3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落伤47例,重物压伤19例。骨折节段:L1骨折22例,L2骨折16例,L3骨折6例,T11骨折15例,T12骨折34例。结果:本研究共93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一般12个月的随访,其中平均随访13.8月(10-16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Cobb角值和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t=6.167,7.241,7.143,P0.05)。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Cobb角值和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t=9.345,11.541,11.263,P0.05)。且患者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在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占位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32,8.154,7.415,P0.05),根据Frankel神经分级,术后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其中,Frankel分级为A的患者有35例恢复,术后有效恢复率为87.5%;B级患者有25例恢复,术后有效恢复率89.3%。C级和D级患者术后有效恢复率均为100%,B,C,D级患者与A级患者有效恢复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051,2.196,1.253,P0.05),随访12个月期间,2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后12个月发生螺钉断裂,其余患者无伤口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能有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骨折类型及假体固定方式等,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类型多为A2型,患者平均年龄、女性患者数及使用生物假体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假体固定方式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OR=1.993、2.012和2.363,P0.05)。结论:高龄女性患者是发生股骨周围假体骨折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是引发该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