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9篇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微生物快速检测领域飞速发展,使检测过程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现场检测的优势,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通过计量溯源以确保其定性及定量的测量能力。核酸标准物质(nucleic acid reference materials,NARMs)应用于临床卫生、食品、仪器检定/校准以及核酸检测等多个领域,通过片段化分割遗传物质,最大程度地保障生物安全性,满足质量评价和计量溯源的需求,能够对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有效质控,为核酸检测试剂盒的量值评价提供精准的“标尺”。综述了我国NARMs的研制方法,重点阐述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未来核酸计量工作发展的可能性,以期为核酸检测行业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衰弱症作为老年医学重要的多维概念,其早期诊断和干预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主要方向。能量和营养的低摄入在推动衰弱症进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肠道菌群通过双向调节宿主和肠菌的营养代谢、信号传导,以及对宿主多种器官的直接生物化学作用,不仅参与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帮助营养策略发挥干预作用。本综述从骨骼肌和免疫角度总结了肠道菌群和食源性代谢物参与营养-衰弱相互作用的文献进展。现有文献提示短链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食源性肠道菌群代谢物作为宿主受体的配体参与调节肌肉、认知和免疫功能,进而影响宿主的衰弱进程,即支持“营养-肠道菌群-衰弱轴”的存在。随着肠道菌谱分析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在该领域的深入应用,营养-肠道菌群将为衰弱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新颖、经济和有效的个体化手段。  相似文献   
3.
生物活性肽通常用来表示生物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机体内发挥了一系列作用。肽由相应的蛋白质所组成,在化学上通过电解能够获取蛋白水解物质,对免疫系统具有极大的调节作用。最近,因为其制备的原材料易于获取且其效用都非常显著,科学家们纷纷将调查研究的目光锁定其中。本研究对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吸收机制、常见种类、制备方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细菌的特异保守基因设计环介导恒等温扩增(LAMP)引物,并以此套引物建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及灵敏性试验显示,LAMP法最低检出限为10-5,Real-time LAMP最低检出限为10-7,而普通PCR的检出下限仅为10-3;且LAMP全部反应在1 h内完成;LAMP反应结果可通过肉眼直接观测判定结果。LAMP快速检测常见食物中毒菌的方法初步建立,同时结合Real-time LAMP,可提供更准确的检测结果并可实现仪器在线式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性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采集的638份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总检出率为9.7%(n=62株),共检出16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最常见的为鸭沙门氏菌。受试菌株对磺胺甲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16株耐环丙沙星沙门氏菌按GyrA和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不同氨基酸替代组合可分为5种突变型,其中GyrA亚基发生Ser83Phe和Asp87Gly变异,同时ParC亚基发生Ser80Arg变异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62株食源性沙门氏菌中,qnr基因阳性的菌株共7株,占受试菌株的11.3%。qnrA和qnrS基因阳性菌株分别有2株和5株,没有菌株携带qnrB、qnrC和qnrD基因。aac(6')-Ib基因阳性菌株共有8株,其中3株经确认为携带其变体基因aac(6')-Ib-cr。结果表明,新乡市食源性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耐药状况较为严重,并且一些菌株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  相似文献   
6.
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危害公共卫生和食品行业的一种重要人畜共患病致病菌.PCR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地运用到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之一.就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中的特异性鉴别基因、模板DNA制备等关键因素及多重PCR、巢式PCR、反转录PCR与定量PCR等主要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用显色培养基鉴定微生物是一种新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以生化反应为基础,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菌特异性酶的显色底物直接根据菌落颜色对菌种作出鉴定。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BCMTMListeriamonocytogenes,Rapid’LMONOagar,CHROMagarTMListeria)、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TMEcoli)、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Rambachagar)、金黄色葡萄球菌显  相似文献   
8.
规律成簇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与其相关蛋白基因系统可通过限制基因的水平转移而有效防御噬菌体等外源基因元件的入侵,不同细菌之间的CRISPR结构有所差异.基于CRISPR系统的差异性,文中对近...  相似文献   
9.
赵广英  黄建锋 《微生物学报》2008,48(12):1616-1622
【目的】探究智能电子舌伏安法结合特定的统计分析系统是否适用于示踪食品致病性细菌生长情况的快速监测。【方法】利用智能电子舌――多频大幅脉冲传感系统的伏安法,监测液体培养基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16个时段生长情况所致液体基质变化过程的综合信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获得的复杂综合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按获得的主成分得分图分析检测样品。【结果】监测能力强的电极、频率段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为钨电极的100 Hz、铂电极的1 Hz、银电极的10 Hz和钛电极的10 Hz频率段;大肠杆菌O157:H7的为金电极的100 Hz、铂电极的1 Hz、钛电极的1 Hz和钨电极的100 Hz频率段;枯草芽孢杆菌的为钯电极的1、10和100 Hz 3个频率段。【结论】本试验首次用多频大幅脉冲传感系统伏安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能够有效的监测样品细菌的生长情况,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多种优点的新型检测细菌生长情况的快速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针对8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志贺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杆菌),建立了基于单碱基延伸标签反应原理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筛选和整合8种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中的特异性序列和相应PCR引物,致病菌靶DNA片段被扩增和纯化作为单碱基延伸标签反应的模板,反应产物在DNA芯片上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然后通过扫描基片的荧光强度进行判断。实验结果表明,可采用基于单碱基延伸标签反应的基因芯片方法同时特异性检测8种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DNA多重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1pg,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单一检测对象的细菌纯培养物灵敏度可达到5×102CFU/mL。本方法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为食源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