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2007年4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小陇山自然保护区麻沿林区土壤肉鞭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肉鞭类原生动物78种。其中包括2个未定名种和12个中国土壤肉鞭虫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5纲16目32科47属。群落中变形目为优势类群,动基体目和眼虫目为次优势类群,腰鞭目、领鞭目、源生目、双滴虫目和太阳目为偶见类群,小波豆虫、卵形波豆虫、气球屋滴虫和绿刺日虫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结果表明,小陇山麻沿林区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较多,物种组成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甘肃小陇山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肉鞭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8月—2007年7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桃花沟森林公园及符家滩土壤肉鞭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肉鞭虫75种,在桃花沟森林公园的土壤中鉴定出肉鞭虫69种,隶属于4纲10目22科33属,其中桃花沟景区的土壤肉鞭虫58种,普渡峡景区33种;而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符家滩的土样中鉴定出22种。在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肉鞭虫群落中,金滴目、动基体目和变形目为其优势类群;星状棘变虫、噬棘变虫、气球屋滴虫、球形波豆虫、卵形波豆虫和变形泡虫为其优势种。符家滩土壤肉鞭虫群落中,眼虫目、金滴目和动基体目为其优势类群;卵形波豆虫为其优势种。桃花沟景区、普渡峡景区和符家滩土壤肉鞭虫的Gleason-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60、4.00和3.20;桃花沟景区与普渡峡景区土壤肉鞭虫的Jaccard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32,桃花沟景区、普渡峡景区与符家滩土壤肉鞭虫的群落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18和0.20。结果表明,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群落组成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同时也表明自然环境与受人为干扰的环境中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鳃隐鞭虫Cryptobia branchialis常寄生在鱼鳃上,易导致鱼类窒息死亡。中性红是一种易氧化分解的常用活体生物染色剂。本研究以普通水螅Hydra vulgaris为材料,使用中性红溶液,探索有效清除水螅体表鳃隐鞭虫的安全浓度与使用方法。结果表明:中性红浓度2030 mg·L-1(25℃±1℃)时10 min可有效清除鳃隐鞭虫,且不影响水螅的正常生长。中性红浓度为2030 mg·L-1(25℃±1℃)时10 min可有效清除鳃隐鞭虫,且不影响水螅的正常生长。中性红浓度为2050 mg·L-1时,触手出现解体的对应时间为3050 mg·L-1时,触手出现解体的对应时间为3010 min。研究表明,中性红溶液浓度与处理时间科学组合,能达到安全高效杀灭水螅体表寄生原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养殖梭子蟹血卵涡鞭虫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7—9月,浙江舟山人工养殖梭子蟹相继发生一种被当地渔民称为"牛奶病"的流行性疾病,并引起大量死亡。病蟹蟹体消瘦,肌肉白浊,蟹盖内可见大量乳白色液体。对带有典型病症的濒死病蟹进行细菌分离,未分离到细菌。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病蟹血淋巴急剧下降,代之以大量的寄生原虫,该寄生虫在病蟹的肝胰腺、鳃、心脏、肌肉等部位大量侵袭,并引起这些组织发生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电镜观察乳白色体液及病变组织,可见大量寄生原虫,该寄生虫大小约5—7μm,多数呈卵圆形,单核或多核,具有2根鞭毛。进一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该寄生虫为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初步认定其是引起养殖梭子蟹"牛奶病"的一种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6.
2005年2月-2007年3月对大夏河临夏段的肉鞭虫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夏河临夏段的肉鞭虫共记录135种,隶属于5纲16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眼虫目(Euglenida)和变形目(Amoebida);大夏河临夏段同一水期不同采样点之间以及不同水期同一采样点之间群落相似性系数均较低,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肉鞭虫群落结构特征表明,大夏河临夏段水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枯水期较丰水期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7.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2月~2006年5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肉鞭类原生动物84种,其中包括2个未定名种和23个国内土壤肉鞭虫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5纲13目32科49属。鞭毛亚门以动基体目的物种占优势,肉足亚门以变形目的物种占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较多,物种组成具有独特性。分析了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采自广东不同地区的猪鞭虫(Trichuris suis)和斯氏鞭虫(Trichuris skrjabini)为研究对象,扩增线粒体基因组的pnad4和pcox1基因,将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对阳性菌落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鞭虫上述两个基因种内相对保守,差异性不大,但种间差异较大。猪鞭虫和斯氏鞭虫的pnad4长度均为468 bp,相互间有162个种间遗传标记位点;猪鞭虫和斯氏鞭虫的pcox1长度分别为600 bp与438 bp,相互间有156个种间遗传标记位点。两种鞭虫之间的pnad4基因差异率为45.1%-45.9%,pcox1基因差异率为44.1%-45.4%。上述线粒体两个基因均可作为区分两种线虫的种间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
鲑鱼隐鞭虫病的病原为Cryptobiasalmositica。据报道,北美西海岸的所有大西洋鲑(Oncorhynchusspp.)均有该虫的寄生。该病除了通常情况下经河流中的水蛭传播外,在特定的条件下可直接经鱼类传播。鲑隐鞭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贫血、食欲减退、脾脏肿大、全身性水肿、腹水性腹胀。被感染的鱼类需要付出巨大的能量代价,表现出明显的新陈代谢及游泳功能的衰退。鱼体对缺氧相当敏感,免疫系统也受到抑制。鱼类对隐鞭虫病的感染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可因鱼种而存在差异。预防感染的有效策略包括选育抗隐鞭虫的新品种,“抗隐鞭虫感染”在遗传上是孟德尔显性遗传。在抗隐鞭虫的鱼体内,虫体可被宿主免疫系统的“补体旁路途径”所裂解。在“隐鞭虫耐受性鱼”(处于感染状态但未发病)的血液中存在一种天然的抗蛋白酶———α2巨球蛋白,可以中和分泌的金属蛋白酶(毒力因子)。因此,繁殖转基因“隐鞭虫耐受性”鲑鱼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无需通过疫苗和药物来治疗隐鞭虫病。康复后的鱼体具有对该病的免疫保护力,因而,利用这一特点采取疫苗免疫也是防治隐鞭虫病的另一种策略。我们所研制的致弱疫苗单一剂量免疫鱼体可获得至少两年的免疫保护。免疫保护机制包括产生“抗体结合补体”、强化吞噬作用及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氯化氮氨菲啶是防治隐鞭虫病的有效药物,它通过溶解虫体而杀灭寄生虫,也可在线粒体中富集,显著影响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并造成线粒体的损伤。通过药物与抗体连接可以显著增强药效,这种利用“免疫化学疗法”控制鲑隐鞭虫病的策略,其优点在于减小了药物剂量,因而大大降低了化学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对于食用性鱼类而言,减少药物在鱼体的富集符合食品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对武昌六前鞭虫胞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R鞭毛复合体的内下方有分散的微管,两根R鞭毛复合体之间和外方具少量的粗面内质网,而虫体周边分布较多.粗面内质同外周被发达的微管.生毛体与胞核之间有胞咽和小盾结构.胞质中有较多的食物泡,未见到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表膜下微管结构.另外对粗面内质网的结构、功能以及种的鉴定等方面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