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香草体细胞染色体银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治廷   《广西植物》1990,10(3):211-213
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 2n=14)全部染色体着丝点和第5及第7对染色体短臂端部显示稳定的Ag-带。第1,2和6对染色体长臂居间区各有一居间带呈不稳定银染正反应。推测第5和第7对染色体为NOR染色体NOR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短臂末端。  相似文献   
2.
用荧光染色与冬青油透明技术显示花粉细胞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经Hoechst 33258(H33258)染色、乙醇脱水、冬青油(水杨酸甲酯)透明后,荧光镜检可透视到其中的生殖核(或精核)及营养核,冬青油能保存H33258荧光,减弱花粉壁自发荧光,增加花粉内含物透明度,因而观察效果比不透明时显著改进,用此法观察人工萌发的花粉管,可显示细胞核由花粉粒向花粉管转移的过程及其在花粉管中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限制性内切酶诱发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限制性内切酶PstⅠ,SalⅠ,PvuⅡ和BamHⅠ处理CHO细胞后,发现其SCE率升高,与对照相比,前三种酶具有显著性差异。但这些酶诱导SCE的效应与其致染色体畸变效应相比则较弱,提示引起DNA双链断裂的限制性内切酶不是SCE的强刺激物。实验结果表明,BrdU取代胸苷不能消除限制酶对底物DNA的识别及裂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和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两个指标,测定大蒜匀浆滤液(GJ)对环磷酰胺(CP)诱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GJ灌胃处理小鼠能降低CP(30mg/kg)诱发的微核率,差异极显著(P<0.01)。用GJ处理小鼠,除了CP高剂量(30mg/kg)外,CP中和低剂量(3mg/kg和0.3mg/kg)所诱发的SCE率均受到抑制,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大蒜有较强的抗诱变能力,具修复染色体损伤和DNA错误复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SCE在鹌鹑胚胎细胞间的分布为Poisson分布;在染色体间的分布是非随机的,与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成正相关(P<0.05),但也不完全按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布。着丝粒区的SCE相对很高,按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布。胚胎的不同性别对每个细胞的SCE平均值无显著影响,但对性染色体Z上的SCE是否有影响还不能做出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种简单快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法——铜染色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作为分离鉴定生物大分子的有效手段已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医学临床工作,迄今为止,用于该技术的染色法多沿用考马斯亮蓝(CBB)和银染色。但上述两法均有其局限性,如蛋白凝胶染色前须经酸醛固定,不易洗脱且操作繁琐,脱色耗时。最近,Lee等报道一种SDS-PAGE负染色法,利用氯化铜分别与凝胶中  相似文献   
7.
用兔抗人血小板TGF-β_1 N末端1—29氨基酸残基人工合成多肽抗血清作探针以及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染色技术,分析了1—12天小鼠早期发育期间胚胎的TGF-β_1物质分布。结果表明,着床前胚胎包括卵裂细胞,桑椹胚和胚泡的ICM及滋养外胚层等细胞均显示TGF-β_1阳性免疫荧光染色。免疫酶染色还证明,沿囊胚腔顶部单层排列的原始内胚层细胞比邻近的ICM细胞有较深的染色反应。随着胚胎着床和进一步发育,7天龄胚胎中胚层早期形成阶段,紧靠中胚层一侧的外胚层胞质中含有浓集的棕色颗粒;各胚层的部分区域也存在着染色强度上差别。8—12天龄胚胎中,体节,心壁、间质细胞和肠道以及卵黄囊的脏壁中胚层均有显著的TGF-β_1免疫酶阳性物质。这些结果表明,着床前小鼠胚胎富含TGF-β_1物质,着床后的胚外组织,例如卵黄囊也为胚胎进一步发育提供了富含TGF-β_1物质的微环境;同时也提示,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期间的胚泡形成,ICM细胞分化出原始内胚层,卵柱期中胚层形成,以及以后的神经管、体节和肢芽形成阶段等一系列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过程中,TGF-β_1可能是参与重要作用的一种生长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8.
大绒鼠的分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等技术,对大绒鼠(Eothe nomys miletus miletus)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n=56,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皆为单臂染色体。X染色体的长度接近于No.1染色体,Y染色体的长度相当于14号染色体。G分带可鉴别每对染色体的特征,C-带核型中全部着丝点C带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阳性。Y染色体整条呈阳性。Ag-NORs有5对,分别分布于1、2、6、14和27号染色体的着丝粒附近。通过核型分析,对大绒鼠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用淀粉多糖和免疫促进剂(白喉类毒素和卡介苗)诱导和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了四种异质性荧光染色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吞噬活性。实验证明,深蓝色和淡蓝色荧光的巨噬细胞是分化程度低的幼稚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较弱,但在特异性吞噬过程中呈现了活跃的吞噬活性,特别是在免疫促进剂的活化下,它们的特异性吞噬功能显著增强、淡蓝绿色荧光的巨噬细胞是分化程度较高、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吞噬功能最旺盛的巨噬细胞,而黄色荧光的巨噬细胞是分化程度最高、特异性吞噬功能较减退的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0.
草鱼出血病病毒多肽的荧光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陈延 《Virologica Sinica》1994,9(2):157-159
将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sCarpHemorrhageVirus,GCHV)置于还原性的溶液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的NaHCO3配制的异硫氰酸荧光索溶液进行多肽的标记,再经SDS-PAGE分析,在紫外灯下即可检测到GCHV全部的11个结构多肽的荧光带。该方法最小检测量为500ng,由该方法回收的多肽具有抗原活性,可作为抗原进行免疫学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